日前,美國紐約大學的Nadri-an C.Seeman教授和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肖守軍教授合作,在DNA納米機器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利用DNA組裝技術在納米尺度上構(gòu)建了“局域DNA納米裝配線”,該成果已刊發(fā)在近期Nature雜志上(Na-ture, 2010, 465, 202)。南大博士生晁潔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
據(jù)悉,這是第一個可按人的指令進行搬運分子或納米粒子的納米裝配線。它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DNA折紙”,“DNA折紙”是幾百個短的合成寡核苷酸鏈將一個很長的天然DNA鏈折成所需要的任意二維形狀的技術,它相當于裝配線的框架和軌道。第二部分是放在三個緊鄰位置的DNA集裝箱及其裝載的貨物———金納米粒,控制集裝箱的結(jié)構(gòu)可以讓“DNA行者”將貨物載走或放空。第三部分是“DNA行者”,由一個有三只手和四只腳的三角形“DNA 瓦”構(gòu)成,相當于工人和傳送帶系統(tǒng),“DNA行者”沿軌道從第一個集裝箱行走到第二和第三個集裝箱,根據(jù)載走和放空的組合,“DNA行者”可攜帶八種不同組合的貨物。對“DNA行者”攜帶的這八種組合的貨物是用原子力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來驗貨的,就像我們過機場安檢時,行李內(nèi)的貨物能被X光機容易地看到一樣。心參與建設的污水處理工程每天累計處理工業(yè)廢水達110萬噸,每年可減排COD達145萬噸,相當于一個超大型城市的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