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設備商界限逐漸模糊
國家電網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加速,一次設備將面臨智能化的機遇和挑戰,傳統意義上的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的界限開始逐漸模糊,未來的裝備研發制造可能出現將一、二次設備整合在一起的現象。
國家電網日前披露今年投向電網智能化方面的資金約在250億元左右。分析人士稱,電網智能化投資額度長期來看還會提升,二次設備商將直接受益智能電網的規模化建設,一次設備商也將積極參與,一、二次設備商之間可能出現整合并購浪潮。
在智能電網籌備階段,不少電氣設備商在智能化設備研究和制造方面早已做足功課。特變電工有關人士表示,看好智能電網建設給一次設備智能化帶來的商機,公司在變壓器等設備智能化方面已有技術儲備。
標準為設備發展指明方向
6月29日,國家電網編制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電網智能化規劃》子規劃《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系統)研制規劃》和《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正式發布。智能電網大規模建設將拉開帷幕,業界普遍提升了對智能電網板塊的預期。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涵蓋“綜合與規劃、智能發電、智能輸電、智能變電、智能配電、智能用電、智能調度、通信信息”等8個專業分支,具體由92個標準系列組成。
分析人士表示,國家電網制定的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基本構成了今后智能電網的標準體系的規劃框架,指引設備研發與行業標準制定。國家電網人士表示,公司將加快編制智能電網企業標準;積極參與編制智能電網行業和國家標準;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開展智能電網標準國際化工作。
除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也在致力于對智能電網相關標準的研究,并已有相應的研究成果。然而,在部分專家看來,南方電網的研究實力難及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在智能電網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方面的話語權相比南網可能要大很多。
對于設備商而言,也期待能夠有統一的智能電網國家標準,否則如果標準不統一,公司產品的市場和認可度也會受影響。
對此,國家能源局負責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建設的有關人士表示,未來國標的制定肯定要聽取電網公司、設備公司、行業協會多方意見,及早制定智能電網的國家標準。
平安證券研究員王凡表示,目前,國網將智能電網建設試點的重點放在了智能配電網、智能用電上,長期來看,智能配用電建設的熱點可能將遠多于智能輸變電。
對此,國家電網智能電網部有關人士表示,事實上,智能電網的標準體系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8個方面,并沒有明顯的輕重之分,只是相比之下,配用電端的智能化程度低于輸變電系統,因此,從這一角度上看,未來可能會對配用電的智能化建設力度更大一些。
一二次設備商分羹智能電網投資
國家電網有關人士透露,國網目前已經基本制定完成了智能電網的詳細建設規劃,不久后即將面世,其中涉及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建設目標和投資額。
中國電科院有關專家介紹說,2500億元是國家電網今年電網整體投資的計劃額度,其中,今年的電網智能化投資約占10%左右,即250億元左右,實際上,其中究竟有多少投向變壓器、開關等智能化一次設備,多少投向智能變電站等二次設備,很難分得清。
一次設備是指發、輸、配電的主系統上所使用的設備,如發電機、變壓器等。二次設備是指對一次設備的工作進行控制、保護、監察和測量的設備,如測量儀表、繼電器、操作開關等。電網總投資額是固定的,但對一次設備、二次設備的分配比例卻并不確定,如此一來,二者在受益智能電網建設方面天然存在分羹的問題。
國家電網表示,未來將把智能電網投資作為電網每年的例行投資列到計劃中去。未來整體投資額度不一定會持續增長,原因是,對電網進行智能化改造之后,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電網的綜合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部分領域的投資不但不會提升,反而會有所下降,電網投資的領域和結構也會出現微調,二次設備的投資比重將提升。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電網設備投資中,最終落實到二次設備商頭上的比重依舊偏小,但隨著智能化改造的推進,未來必將大幅提升。東莞證券研究員俞春燕表示,在智能電網建設的三個階段,智能化年均投資額占比預計分別達到6.2%、11.7%、12.5%。
與此同時,因受制于成本增加、競爭加劇等因素,一次設備商面臨利潤率持續下滑的困境,對他們而言,能否找準契機、實現華麗轉身,關系到未來的生存空間。而如今,當電網智能化改造的契機擺在眼前時,一次設備商與二次設備商的這場博弈很難避免。
在博弈中合作
智能電網建設即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這對于一次設備商而言是難得的機遇。不少一次設備商首先選擇了主動向智能化領域延伸,特變電工、中國西電等以一次設備制造為主的設備商進行了系列探索,如原有設備整合檢測、保護功能。
此外,也有一次設備商與二次設備商選擇緊密合作。中國西電、國電南自6月12日同時發布公告稱,根據2010年3月中國西電集團公司與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擬共同投資組建“江蘇西電南自智能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生產智能電網建設需求的輸配電設備智能控制組件,打造輸配電一、二次設備集成發展新模式。
而這種新式的發展模式,實際上與國家電網所提出的一、二次設備終將“合二為一”的趨勢不謀而合。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合作將集合雙方優勢力量,提升研發制造實力。
為了備戰智能電網,不少二次設備商都在忙于進行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發。其中,電網智能調度方面的相關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國電南瑞、積成電子等。在變電站自動化領域的相關公司主要包括南瑞繼保、國電南瑞、許繼電氣、北京四方、東方電子、思源電氣等,用電端自動化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科陸電子等。
國家電網透露,今年的智能電網建設重點主要在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方面。專家表示,充電站核心技術在于直流電源,市場上電力操作電源相關業務的公司都可以做,技術門檻不高,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奧特迅、許繼電氣、中恒電氣等。
長城證券研究員徐超表示,國網公司的投資計劃相比前幾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國網公司的特高壓項目進度推遲,二是我國電源建設萎縮的向下傳導。
對于業界對國家電網投資額度下降的擔憂,國家電網有關人士表示,2500億元是公司初步確定的投資額度,實際投資額可能在年終核算時會超過這個數額,例如國家可能會加大對農網改造的力度,從而增加電網的實際投資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