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化學制藥協會(CPA)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美國仍將是原料藥(創新藥和仿制藥)的最大消費國,在2013年預計占原料藥市場36.6%的份額。而中國將成為仿制藥原料藥的最大消費國,預計占仿制藥原料藥全球市場26%的份額;其后是美國,占20.5%。
針對這種發展趨勢,一些跨國制藥公司已經或正在重組業務,以支持他們在新興市場的發展,包括增加投資,尤其是研發投資,制定對新興市場的成熟產品供應策略等。
輝瑞公司在去年以680億美元收購惠氏之后,建立了一個新興市場業務部門,其中還包括一個成熟產品部門。作為輝瑞公司在新興市場發展策略和成熟產品策略的一部分,2009年5月,該公司與兩家印度公司——阿拉賓度制藥公司和Claris生命科學公司開始合作:與阿拉賓度制藥公司的合作,使輝瑞公司獲得了55種固體口服劑產品和5種注射劑的銷售權利,并且可以將這些產品商品化;而從Claris生命科學公司,輝瑞得到了15種仿制藥注射劑的銷售權利。
今年1月,輝瑞公司又與合同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自此,輝瑞將可以在美國銷售非專利無菌注射劑和口服制劑產品;而 StridesArcolab將提供成品劑量形式的產品。
在藥物研發方面,2009年11月,輝瑞制藥(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和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和管理辦公室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在中國建立輝瑞的藥物研發中心。該中心一旦建立,3年內輝瑞公司預計將配備300名員工,并且計劃與當地研發機構和大學進行合作。
默克公司繼2009年以410億美元收購先靈葆雅之后,建立了一個新的新興市場集團,作為該公司新建立的全球人類健康組織的一部分。新興市場集團將發展機會聚焦于中國、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中東/非洲/東歐,包括俄羅斯和土耳其等。
據葛蘭素史克公司(GSK)前不久剛剛提交了2009年業績報告,其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威蒂在報告中稱,公司在新興市場的人用藥和消費保健產品的銷售量增長了16%,占公司營業額的 21%,總計達到284億英鎊(合442億美元)。
2009年6月,GSK與印度最大制藥公司之一的雷迪博士實驗室開始合作,雷迪博士實驗室為GSK生產和提供藥品,這樣GSK就可以在非洲、中東、亞太和拉丁美洲的不同城市獲得許可并共同銷售這些藥品。該協議適用于雷迪博士實驗室現有產品組合中的100多個產品。
2008年,GSK在新興市場醫藥產品品牌組合授權和供應的基礎上,初步形成與南非制藥公司阿斯彭及其合資伙伴 StridesArcolab的合作關系。2009年12月,GSK擴大了與阿斯彭的戰略合作關系,并且收購了阿斯彭19%的股份。
據報道,2009年阿斯利康(倫敦)在新興市場的銷售額占其保健產品收入的13%,達到328億美元。
阿斯利康在新興市場的銷售增長優于其在拉丁美洲的總體增長率(11.3%),略低于亞太地區的增長率(13.2%)。
賽諾菲安萬特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Viehbacher前不久在巴黎表示,2009年,賽諾菲安萬特在新興市場的凈銷售額增長了19.0%,達到73.6億歐元(約合100億美元),占2009年公司凈銷售額的25.1%。其中,在中國市場凈銷售額增長了28.8%,達到 5.12億歐元(約合6.97億美元);在俄羅斯增長了近60%,達到5.08億歐元(約合6.92億美元)。
諾華公司在2009年11月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增加該公司在中國的研發活動,其中包括對上海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CNIBR)擴大規模。擴大之后的CNIBR,將成為諾華公司在全球的第三大研發中心。為此,諾華公司還計劃將CNIBR的研發職位從現在的160個增加至近1000 個。此外,諾華公司還投資2.5億美元在江蘇常熟建立了新的全球技術中心,該中心將著重于技術研發和與原料藥生產相關的活動。
除了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西方的合同制造商也在不斷擴大其在新興市場的業務。瑞士的龍沙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家大型的小分子和生物原料藥合同制造商。2009年,龍沙公司在云南南沙建立了其化學原料藥定制生產的新設施。此外,該公司還開始實驗室規模的肽生產。
編后
作為新興市場,中國以其廣大的市場和優惠的政策吸引了跨國醫藥公司競相掘金。對于中國醫藥企業來說,要研究如何加入到大型制藥公司的新興市場增長計劃中。這種參與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大型制藥公司對已有和新產品的定位;開發新產品的研發活動;成為跨國公司在新興市場的產品供應商,為其提供低成本的產品。參與其中,提高自己,才能逐漸縮小中國制藥與世界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