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nd統計,截至7月22日,國內47家光伏發電概念類上市公司中,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快報或預報的有26家,其中業績預增的公司高達21家,占比達到80%。
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企業主要是光伏硅片或電池商,原因是上半年成本偏低而產品售價有所抬升。隨著今年7月份多晶硅價格明顯回升,預計下半年,多晶硅尤其是純度較高的多晶硅生產商的行情即將來到。
市場回暖 中下游率先受益
據了解,今年3月份以來,國際光伏市場呈持續回暖趨勢,太陽能硅片、電池的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3月份的價格環比上漲高達20%左右。
不少光伏中下游廠商驚喜地發現,在多晶硅價格持續低迷的同時,光伏產品的售價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和毛利率都有望超預期。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國際光伏市場的回暖將持續支撐電池硅片訂單飽滿,同時售價有所提升,多重因素有利于公司業績的表現。
數據顯示,21家上半年業績預增的光伏類上市公司中,南玻A上半年實現凈利潤 6.36億元,同比增長143.51%。新大新材則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6500萬-7200萬元,增長126%-150%。
有國際預測機構預估,2010年全球太陽能市場將達到12.2GWp的規模。 Solar Energy預測2010年太陽能市場規模以金額計算約可達到300億美元。
國際大環境的向好給國內光伏企業吃了“定心丸”,有的企業開始著手擴產,同時,該市場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
業內專家看好光伏產業下半年的景氣度,預計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開始將正式展開規模經濟及垂直整合的競爭。
多晶硅下半年行情看漲
在光伏產業鏈的中下游產品出現一定幅度上漲之后,市場回暖趨勢開始向上傳遞到光伏產業的原材料多晶硅。今年7月份,國際多晶硅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目前多晶硅價格已經從50-52美元/公斤上漲到60-65美元/公斤。
國內一家光伏生產商表示,現在光伏終端市場至少比2008年擴大了接近兩倍,而多晶硅產能至多比2008年擴大了50%,由于今年光伏產業全行業滿載生產,受光伏產業和半導體產業雙重需求拉動,多晶硅供需形勢又開始偏緊。
而今年下半年優質產能的稀缺還會支撐相應價格的上漲。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預計從公司采購多晶硅的情況來看,高純度的多晶硅供不應求的跡象已經很明顯,預計這種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諸多行業一線廠商預計,多晶硅價格將會逐步上漲到 70-80美元/公斤。
與此同時,對于硅片、電池、組件商來說,由于多晶硅價格的上漲,“成本低、售價回升”的好時代結束了,業內人士擔憂下半年成本壓力較大。而多晶硅生產商下半年可能因供求偏緊而收獲較好業績。
據了解,由于上半年多晶硅的價格比較低迷,新光硅業2010年一季度產量僅180 噸,同比減23.88%,虧損2371萬元。而近期多晶硅價格重拾升勢,有助于新光硅業下半年的業績回暖。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我國多晶硅去年出現產能過剩的陰影,預計多晶硅的整體價格出現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不少光伏中下游生產商也表示,成本上漲的幅度如果太大,必然會再向下游傳導的。
受雙重因素影響
光伏產品價格走勢趨穩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近期臺灣島內太陽能光伏模塊第三季度平均報價回落到 1.85—2美元之間,跌幅在3-5%之間。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姜謙認為,此次微調雖然發生在局部地區,但卻是德國補貼政策明朗化后的進一步反應,針對德國削減補貼上網補貼政策的搶裝行情將一去不返。隨著四季度一些光伏廠家新建生產線的陸續達產,光伏產品價格或將趨于穩定并小幅回落。
近日,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法案,從7月1日開始將光伏發電上網補貼度削減了十幾個百分點。早在去年底,有消息傳出德國將在今年削減補貼額度。受此消息影響出現一波搶裝行情加速了光伏產品的出貨量。據統計,在本屬于淡季的去年12月,德國本土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1.5GW,而其2009年全年的總裝機規模也不過3.8GW。
2010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轉暖,再加上各國政府大力推廣太陽能政策的拉動效應漸顯,光伏產業呈現了強勁的復蘇態勢。包括中國大陸、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等在內的幾大光伏生產重地上半年出貨量都創新高。
據統計,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約7GW,不僅遠超金融危機前的年度安裝量水平,更是與去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持平。國內很多光伏企業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訂單應接不暇。今年3月份以來,全球市場光伏電池價格持續上升。
受此輪行情影響,金融危機后光伏行業一度冰凍的投資熱情又被重新激發。在全球范圍內,不少廠商都開始了新一輪的擴產動作,預計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部分新增產能將得到陸續得到釋放。
受此影響,再加上搶裝行情的結束,光伏產品價格回落已露端倪。從二季度的市場報價來看,雖然太陽能電池價格整體仍在上升,但分月來看,6月份1.5%的漲幅已經大大低于4、5月份的5%左右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