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各種專業展會的交流會都是業內人士收集行業信息、了解發展趨勢的良機,紡機展也不例外。在2010年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上,來自歐瑞康的分析專家——Thomas Babacan提醒大家,不要為今年與去年同比非常“悅目”的數字沖昏了頭腦。因為盡管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增長速度很快,也只相當于危機前的較低水平。因此,現在說世界金融危機已經過去,還為時過早。
亞洲成危機中“最暖”地區
在紡機展上,不少展商都表示,今年的紡機展之所以能夠在危機中盡顯生機,與亞洲市場在金融危機后期所起到的經濟復蘇引擎作用密切相關。2009年,盡管國際市場紡機出口大幅下滑,但隨著亞洲紡織業開始復蘇,紡織機械需求也開始出現回暖,國際紡機業的絕大多數發貨量都流向了亞洲地區。
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紡機進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都集中在亞洲,占到全球紡機進口總額的56.62%。雖然與全球紡織機械投資高峰期相比,亞洲地區紡織機械投資增長放緩,但該地區紡織生產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需求,仍然在寒冬中帶給全球紡織機械制造業以絲絲暖意。
未來市場重心仍在亞洲
而來自全球紡織機械生產強國——德國的數據顯示,未來亞洲仍然是其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這不僅表現在2009年德國紡織機械的55%即18億歐元都出口到了亞洲地區,同時,在今年的1月和2月,出口到中國的紡機就達8300萬歐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7%。而除了中國外,其他亞洲國家的紡機進口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如伊朗進口德國紡織機械及其零部件680萬歐元,增長50%;泰國進口410萬歐元,增長42%;越南進口170萬歐元,增長 35%;孟加拉進口270萬歐元,增長8%。
“德國紡織機械今年一季度的訂單增加了130%,預計德國紡織機械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將比2009年增加30%~35%。亞洲仍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德國紡織機械協會(VDMA)有關人士表示。
市場需求出現新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經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后,亞洲市場對紡織機械的需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3月,中國進口自動絡筒機767 臺,同比增長263.5%;進口轉杯紡紗機27臺,同比增長263.5%;進口噴氣紡紗機1849臺,同比增長248.87%;進口無梭織機3635臺,同比增長318.78%。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使這種調整和升級要求更加迫切。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也迫使企業通過新技術新裝備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用工。盡管去年由于金融危機影響,進口設備減少,基數較低,今年經濟回暖,增長比重增加,但這些數據表明,經過一段高速發展期后,中國紡織業一直致力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生產規模擴張的勢頭逐步放緩,而更新改造的需求明顯增加,中國棉紡織企業對高端設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從展會上極受歡迎的一些參展產品來看,市場需求主要表現在對設備的需求檔次進一步提升,對高效、高質、自動化程度高、節能的設備需求不斷增長。
高端紡機引領行業發展
在紡機展上,各國展團都以發布會等形式通報了本國的紡機特色。意大利紡機協會主席Sandro Salmoiraghi強調意大利紡機今后的發展方向將聚焦節能、環保,為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意大利是本屆展會中規模最大的國外展團,帶來了 115家企業參展。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意大利對中國紡機出口同比增長85%,是中國紡機市場開拓中的“大贏家”,足見其紡機研發理念在中國紡企中擁躉之眾。今后,意大利紡機將繼續加大對節能、環保等技術的研發力度,為中國提供更好的設備。
瑞士歷來是紡織機械與檢測設備的主要出產地,在世界紡織機械與檢測設備產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本次展會中,瑞士展團不僅展現了其在紡紗和后整理設備方面的傳統優勢,還特別展現了自己在環保產品、檢測設備等方面的產品及技術優勢。瑞士紡織機械協會主席巴赫曼表示,“我們的理念不是僅僅賣出一臺設備,后期還會有一系列的諸如培訓、供件保養等服務。我們不是在賣設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賣解決方案。”
綠色能源成為德國紡機企業集體打出的“王牌”。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北京代表處溫斌介紹,隨著國際市場各種原料如石油、天然氣、電和水等價格的上升,能源已經成為繼原料和資本之后的第三大成本投入,因此,能源利用率對于紡織的所有環節來說,都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挑戰。其中,第斯公司、歐寶泰克公司、瑪諾公司等都帶來了節能環保型的新產品,顯示了德國紡機企業較強的研發實力和水平。
據歐瑞康紡織集團副總裁Andre Wissenberg介紹,中國紡織工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正和歐瑞康的發展戰略和產品特點相吻合。歐瑞康集團在本屆紡機展上向中國的媒體推介20項新產品,均為“持續創新”戰略的新結晶,旨在以先進的技術和產品為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升級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