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未來十年投入將遠超千億
18日,由16家央企聯合發起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在京成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成立大會上表示,今年將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安排13億元支持電動車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并在今后幾年繼續給予支持。
就在這支“國家隊”成立的背后,一份以電動汽車為主、多種新能源汽車并存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級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基本成型,目前正待進一步完善后提交國務院,一經審議通過將及時發布。
“這份規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都做了初步考慮。”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當天的成立大會上透露,未來十年的投入將遠遠超過千億元,企業將成為投入主體,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資金將來自電動車產業聯盟內的央企。
據悉,發起聯盟的央企包括:整車及電驅動領域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南車集團公司;電池領域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充電與服務領域的國家電網公司、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李榮融指出,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的主要任務是整合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促進我國電動車的應用普及與市場發展,全面提升我國電動車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近期目標是要協調電動車產業鏈技術標準的統一,中長期則要突破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李榮融說。
對于央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作用,李榮融認為,央企具備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且研發基礎較強,并取得了一定突破。
李榮融:央企發展電動車有四大優勢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18日召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中央企業具備產業鏈完整等四大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整體優勢,16戶中央企業發起成立聯盟的主要任務是整合央企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促進我國電動車的應用普及與市場發展。
李榮融指出的四大優勢:一是產業鏈比較完整;二是在研發方面具備較強基礎,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一些自主研發的車型列入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三是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并通過了專家評審,對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將起到指導作用;四是國資委堅定不移地支持中央企業加快發展電動車產業,并作了相應的安排。
李榮融對聯盟的工作提出四點要求,第一是準確把握好定位。聯盟是非盈利性組織,要妥善處理好聯盟成員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聯盟組織開發的共性技術由聯盟成員共享,一般的個性技術由各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發展。第二,聯盟要督促成員單位按照中央企業電動車發展規劃要求,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資源有效利用,切實避免重復建設。第三,高度重視市場開發。聯盟要加強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的調查研究,形成意見和建議,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爭取政策支持。第四,打造開放性的發展平臺。聯盟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可以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加入。(記者 朱宇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國資委今年斥13億力挺
目前央企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國資委堅定不移地支持央企加快發展電動車產業,并作了相應的安排。
中國長安集團總裁徐留平在會議間隙接受采訪時指出,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統一電動車整車和基礎設施的相關標準,二是推進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據國資委產業規劃局局長王曉齊介紹,目前還有一批央企,如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對參與聯盟工作十分踴躍和積極。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近日網上一直傳聞聯盟成立后將在未來兩年投入千億元發展新能源汽車,但在成立大會上,聯盟發起方并沒有公布這樣的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