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在一周多以前發布了一份對未來鈾資源的評估報告,報告中彌漫著擔憂與緊張的氣氛。歐盟監管當局(ESA)發布的這份年報稱,世界所有核電站的原料鈾將會在未來幾年迅速減少,價格也會飆升。這還不是這份報告最悲觀的部分,“最晚到2020年,世界所有已開發的鈾礦將開采完畢,而全世界 435個核電站每年7萬噸鈾的消費量將無法得到滿足。”
究竟報告的制定者是“杞人”還是“先知”,只有等到10年以后才能夠得到印證,目前可以確認的一點是,隨著核電的不斷發展,市場對鈾礦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鈾開始變得愈加緊俏。自1990年以來,世界各國對鈾的需求就已經超過了其產量。各國不得不通過囤積鈾和縮減軍備來滿足需求。從1985年到2003年,由于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全球鈾礦的庫存已減少了將近50%。目前,全球核電廠對鈾礦的需求約為每年6.5萬噸,但全球鈾礦年產量只有4萬噸。從2003年到2007年,由于鈾的緊缺,其價格已經暴漲了1300%。根據經合組織核能署的預測,今后幾十年內全球核電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比現在增加10多億千瓦,甚至更多,隨之而來的是對鈾礦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由此可見,為解決核電站的“口糧”問題,鈾將成為核電大國下一步資源獲取的焦點。本土沒有鈾資源,又致力于核電開發利用的日本最先意識到獲取鈾資源的重要意義。日本是世界第三大核發電國家,日本政府一直認為核能是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關鍵,日本計劃核電占電力結構的比例到2020年將達到 40%。目前其年耗鈾量大約8400噸。
對于一個貧鈾國家來說,鈾資源的獲取至關重要。2007年,時任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甘利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資源競爭正從石油競爭轉為鈾競爭,日本的強項是節能技術和原子能相關技術,日本將利用這些優勢增強交涉能力。
沿著日本能源外交的軌跡,我們可以發現,對于中亞國家,日本主要以獲取鈾資源為主。日本與中亞國家建交以來,依靠政府發展援助等方式,與中亞國家增加了了解與信任,并普遍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日本貿易企業伊藤與哈薩克國營核能公司Kazatomprom簽訂了長達10年,總共3000噸濃縮鈾的購貨協議。日本還重視與俄羅斯開展核能領域的合作。2003年12月,當時的俄總理卡西亞諾夫訪日時,日俄兩國即探討了核能利用的問題。2009年 5月13日,在俄總理普京訪日期間,兩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其中日俄原子能協定被認為是日俄能源合作的最新成果。根據協議,日本將與俄方共同開采鈾礦,并從俄進口鈾燃料,以確保日本鈾燃料的穩定供應。
除外交努力外,日本政府還積極協助國內企業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上愈演愈烈的核燃料競爭,通過提供援助資金、擴大投資保險范圍等方式為國內企業提供協助。日本政府官員曾表示,為確保日本核電需要的鈾燃料供應,它鼓勵日本相關企業與對手――印度和中國競爭核燃料。
日本將印度視為鈾資源獲取的主要競爭對手事出有因。印度的能源資源非常貧乏,但其核電發展計劃可以說是雄心勃勃。印度總理辛格在近期的一次發言中談到,印度計劃到2050年將核電裝機規模提高到4.7億千瓦,比目前大100倍。而印度鈾資源量只有12.4萬噸,屆時每年需求量將達8萬噸以上,4.7億千瓦核電全壽命周期內的累計鈾需求量更是高達近500萬噸,約相當于目前全球常規鈾礦資源量的40%。
在鈾勘探開發方面同樣持積極態度的還有法國,法國是世界第二大核能發電國。法國的阿海琺公司最近一年來對核燃料前端產業,包括鈾礦勘探、鈾礦冶煉、鈾轉化、鈾濃縮和鈾元件進行了大量投資,力圖使法國的核燃料產業保持世界先進水平。阿海琺公司目前占有世界核燃料市場30%的份額,儲備的鈾資源量相當充足。
相比于上述國家,中國海外鈾資源開發的報道鮮見于新聞媒體,但據筆者了解,目前我國鈾資源的海外開發勢頭良好,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已與尼日爾、納米比亞等國正式簽署4個相關項目,與阿爾及利亞、哈薩克斯坦、約旦簽訂了多個項目合作協議。目前,中國參與國際鈾礦開采的企業有中核集團公司、中鋼集團公司、中廣核集團公司、中國石油。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已經構建了穩定的天然鈾的國際貿易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國際鈾貿易渠道通暢。
對于國際鈾原料市場的競爭,我們不用過分擔心。從全球核電發展看,大多數核電大國(除俄羅斯和加拿大以外)所需的鈾資源主要來自國際市場。而大部分鈾資源豐富的國家自身卻沒有核電,所以鈾資源市場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我國鈾資源的開發利用正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提出的“建立國內生產、海外開發、國際鈾貿易三渠道并舉的天然鈾資源保障體系”這一戰略思路開展工作。
從國內需求來看,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預測的數據計算,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4968MW時,需要天然鈾約10340.2噸,接近法國2008年的需求量。到203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4968MW時,需求天然鈾約18148.8噸,接近美國2008年的需求量。到205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164968MW時,需要天然鈾約33766.1噸,占2008年當年鈾需求量的52%,累計需要天然鈾約764672.2噸。
從國內鈾資源供給來看,根據國家正在進行的第二輪全國鈾資源潛力預測評價,我國具有相當數量的鈾礦資源,新資源量將超過200萬噸。到 2020年,我國保有鈾資源儲量可以保障目前我國核電規劃發展的需要。一般認為,地質勘探從普查到詳查再到正式提交儲量,約需10年左右時間。而此后的礦山建設還需要4年左右時間。我國現階段天然鈾的生產規模很小,目前國內的鈾礦產量約為750噸,隨著我國核電的快速發展,鈾資源開發需要積極跟進。
總的來看,目前世界天然鈾市場仍然是買方市場,加之我國自身有相當數量鈾資源作后盾和支撐,應當力爭也應該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無附加條件的鈾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