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推動科技和金融的全面結合,既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現實選擇,也是推動自主創新、培育新型戰略性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如何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金融》一書做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
《科技金融》一書從財富創造的源泉出發研究了科技與金融在財富創造中的重要價值,并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創新性地解釋了“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發源于中國”的“李約瑟之謎”。作者認為,科學技術是財富創造的決定因素??萍嫉呢敻粍撛煨饕憩F在每一次科技革命之后生產工具的變化,勞動對象范圍的變化,以及勞動者素質的變化。金融的財富創造效應主要體現在金融制度對財富創造以及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典型的農耕社會,而農耕社會的金融制度欠缺正是工業革命沒有發源于中國的決定性原因。作者指出,工業革命的本質是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和先進技術在生產中長期、大規模的使用,技術創新機制及技術擴散機制非常重要。從技術創新機制看,與農業社會低成本的偶然發明不同,工業革命所要求的許多技術發明成本很高,不是一種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而是一種類似于當代企業的R&D投資行為。從技術擴散機制看,從偶然的科學技術發明到先進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大規模的使用,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與此相應,中國農耕社會的信用制度、貨幣制度、金融制度還很不完善,存在著貨幣流通、資本供給在結構和總量上與技術投資需求之間的矛盾,存在著由于不完善信用制度而產生的交易成本太高與先進技術開發、使用的收益分享和保護制度不健全之間的矛盾。所以,中國古代的金融制度一方面推動了農業文明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制約了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換。雖然,工業革命之所以沒有在中國出現,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包括東西方在哲學理念、經濟模式、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差異,但我們認為作者所說的“中國農耕社會的金融制度是工業革命沒有發源于中國的決定性原因”這種觀點仍然具有創新性。
本書給讀者以重要啟發的另一個方面,是作者從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與金融作為“第一推動力”全面結合的視角首次對科技金融一詞作了嚴密的表述,提出了科技金融的“5I規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所謂“5I”,是創新(Innovation )、投入(Input)、一體化(Integratio n )、制度化I n stitu tio n aliz atio n )、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這五個詞匯的英文名稱第一個字均為“I”。作者認為,當前,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這兩個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進入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新階段,這一趨勢奠定了科技金融產生和發展的現實基礎。政府、學術界、產業界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金融與科技緊密結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作者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安排,是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而言之,《科技金融》是一本具有價值的創新性專著。當然,作為第一本研究科技金融問題的專著,許多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學者不斷的探索,繼續深入研究。比如對于無形資產的作價問題方面,我們的稅收制度安排就有就對其轉化不利。因此,對于科技創新,需要我們從科技體制改革、金融政策支持、財稅制度完善等多個方面推進,需要我們從科技金融的社會背景、發展歷程、制度困境、解決途徑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理論研究的對象在不斷地變化,現在實踐中的許多創新性做法還需要理論工作者不斷地去發現、跟蹤和總結。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金融》是一個良好開端。
《科技金融》趙昌文等著科學出版社
專家評論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模式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得資本、技術、知識等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進行優化配置。一個能夠支持科學和技術持續不斷創新及發展的強大的金融體系,將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金融》的研究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既是現在的,更是未來的!
——胡永泰,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
科技金融首先是宏觀層面的問題,它要求一個國家必須把政府的科技投入作為國家戰略,并且要建立一個宏觀政策引導下基于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金融支持體系;科技金融也是微觀層面的問題,政府科技投入、風險資本、銀行貸款、公司債券、股票、保險、創業板等具體的金融工具、市場為高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趙昌文教授的《科技金融》一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值得一讀。
——何佳,沃頓商學院金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