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錫高新區的物聯網產業,到天津濱海高新區、上海張江高新區的新醫藥產業,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清潔技術產業,到保定高新區、湘潭高新區的新能源產業,從襄樊高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到鄭州高新區、淄博高新區的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新區正在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或聚集區。
國家高新區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決定國家高新區在全國經濟坐標中的地位,也將影響國家高新區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個性化指導新興產業發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明確提出,國家高新區應成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深化創新創業、金融、人才、國際化等工作,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發揮國家高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開創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新局面。
據悉,科技部相關部門近期正在就國家高新區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調研,或將形成指導性意見,在每個國家高新區選擇1-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中試轉化基地;同時支持國家高新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和專業園建設,集聚創業投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相關產業促進組織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化生態體系,有效利用市場化力量加速產業發展。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政策傾向看,科技部火炬中心將進一步鼓勵國家高新區發展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產業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發展將由以往的“大而全”轉為“少而精”。這或許意味著,國家高新區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將獲得個性化指導。
高新區發展新興產業“底子厚”
2011年,將有一批國家高新區建區20周年。國家高新區20年來積蓄了相當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截至2009年年底,國家高新區的營業總收入達到7.8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國總量的9.5%,有750萬人的高素質從業大軍,研發投入占全國總量的1/3以上,出口創匯占全國總量的14.7%,實現了創新要素、創新載體、高科技企業聚集。
“國家高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這不僅是對國家高新區當前發展形勢的基本判斷,也是國家高新區未來的責任所在。從溫家寶總理提出國家高新區“四位一體”的發展定位,到國家高新區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9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到國務院先后批復中關村科技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正面臨越來越有利的政策環境。具備了產業基礎和政策優勢的國家高新區,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一些國家高新區將成為某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名詞。
推進“三類園區”建設
為了更好地推動國家高新區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發揮先導作用,目前科技部正推動在國家層面出臺促進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推進省級高新區的升級工作,使國家高新區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今年,科技部相關部門將按照國務院批復,重點落實好中關村、武漢東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各項任務,重點推進股權激勵、財稅等政策協調和突破,并以此為契機,深入推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使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高新區、深圳高新區、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工作形成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此外,今年科技部將再組織一批國家高新區進入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試點,基本完成整體布局;同時發布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指南,組織一批國家高新區開展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國家高新區要針對具有前瞻性、方向性、指導性的重大戰略問題繼續進行深入調研,形成“十二五”的戰略支撐和正確導向;要集聚創新基金、火炬計劃以及其他科技創新資源,爭取先行先試的政策突破,做好與主體科技計劃的銜接;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真正肩負起“轉方式、調結構”的先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