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對出口造成沖擊一方面促進產品結構調整
歐盟“雙刃劍”下的我國機電產品
歐盟《關于廢棄電氣、電子設備的指令》已于去年8月正式生效,《關于限制在電氣、電子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也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有關國際貿易學者認為,這兩項指令涉及10大類機電產品及其20萬種規格,屆時將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造成很大影響,應加緊開展對這兩項指令的對策研究。
兩項指令是要求制造商對其產品在生命周期終了時,承擔回收、處理、循環再利用及其相關費用的責任,將管理廢棄物的責任回歸到制造商,以促使制造商在設計產品、使用材料時考慮環保因素,盡量減少污染,增進資源的回收與利用;將處理廢棄物的成本由政府轉移到生產商,以促使生產商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國際貿易學者潘軍認為,與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長期以來中國產品一直在價格方面占據絕對優勢,而在環保方面尚有欠缺。歐盟涵蓋產品十分廣泛的兩項指令,必定會給中國出口歐盟各國的電氣、電子產品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預計這兩項指令的實施將使我國對歐盟的出口量減少30%至80%,這將是中國企業遭遇歐盟對彩電、日光燈、打火機等產品的貿易壁壘之后再次遇到的新難題。
廢棄電氣、電子產品的回收費用將大大提高產品的成本,使我們的產品喪失價格優勢,從而削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電子產品采用的材質方面,大部分企業至今有一半以上的產品還在使用有毒有害材料,急需研發無毒無害新品替代。現有含毒產品在指令正式生效后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潘軍說:“其結果必然是:一部分產品由于成本提高而被擠出市場,一部分產品則因材質問題而被拒之門外。而為其配套的相關產業也會由此遭到重創。”
有關專家認為,為使我國產品真正能夠進入并占領國際市場,根本的措施就是兩條:一是狠抓產品質量,使我們的產品在諸多方面達到國際標準,使人家無可挑剔;二是建立能確保達到這一目標的法律保證體系,包括技術法規、環保法規等的制定、監督、執行等。
分流整合企業。從經濟學角度考慮,市場競爭的無序性將大大降低市場對資源起基礎性配置作用的效率。政府應出面突破地方保護主義,將不具備技改潛力、在短期內無法達標的企業,強行分流到“低端”目標市場(如拉美、非洲市場),不要讓他們再做無謂的努力和犧牲;組織他們“弱弱聯合”,加強他們在資金、技術及市場等方面的實力。
加大技改力度。對出口龍頭骨干企業,國家應責成有關金融機構從貸款額度、利率等方面加大技改放貸力度,協助他們盡快達標,盡快與國際接軌。
建立風險研究基金。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提升國際貿易風險研究檔次,在各相關部門設立“國際貿易風險研究基金”,重獎在建立有效預警機制等方面的突出貢獻者,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做長期的動態跟蹤研究,并借鑒發達國家在防范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比較成熟和有效的手段。
加大貿易磋商力度。相關部門應爭取在指令對中國實施的最早日期上(盡量推遲對中國實施的有效日期)、歷史報廢設備的收集費用由目前市場占有者按比例分攤上(盡量減小非中國產歷史報廢設備的收集費用承擔比例)、回收率和再利用率上(對中國的要求為70%至80%,盡量減少該比例)等方面,組織專家與歐盟進行談判,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建立法制經濟模式。國家在制定相應的質量、環保法規后,在法律實施的4個環節上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厲限制地方保護主義,真正建立“法制經濟模式”,參與國際競爭。
專家認為,歐盟的兩項指令是一把雙刃劍,從短期看,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創匯額、在歐盟市場的市場占有份額及中國品牌的質量信譽勢必受到沖擊。但從長期來看,歐盟的兩項指令和其他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會促進我國企業盡快采用新技術,提高用材的環保標準,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并合理使用現有資源,促進我國電器產業的技術進步,改進產品技術構成,加快調整產品結構。
作者:王建威
信息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