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的祖國迎來61歲華誕的日子里,最令國人振奮的消息莫過于“嫦娥二號”奔月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國自主研制并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而此次“嫦娥二號”再次奔月,中國探月工程也隨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據專家介紹,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此次奔月有以下新亮點:
直接奔月了。“嫦娥一號”是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繞地球7天以后才飛向月球。最終到38萬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一號”飛行了13天多。此次“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軌道,預計5天左右就可到達月球。
飛得更近了。相比“嫦娥一號”200公里高度環月軌道,“嫦娥二號”將進行100公里高度環月探測,并將進入100公里×15公里橢圓軌道繞月飛行,最近點距離月球只有15公里,將在更近距離內探測月球地形地貌。
裝備更好了。“嫦娥二號”將攜帶諸多新裝備奔月,比如,“嫦娥一號”搭載的CCD相機分辨率為120米。而“嫦娥二號”搭載的CCD相機在100公里圓軌道和100公里×15公里橢圓軌道的近月點處,將分別對“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進行優于10米和1.5米分辨率的成像試驗,能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
航天技術作為世界高科技的一個重要領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水平。另外,航天技術不僅是字面上的“航天技術”,它是多種技術的綜合與反映,如能源技術、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等。毫無疑問,自動控制技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深入應用于航天科技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飛行器的制導、導航和控制技術是世界公認的難題,嫦娥二號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在主要繼承嫦娥一號的基礎上,通過軟、硬件的修改,實現了3大技術創新:一是通過紫外敏感器的軟、硬件修改,實現了近月與環月的輔助導航;二是通過GNC軟件升級,實現了更加靈活的軌道控制,可以實現非測控區的軌道控制,并可在變軌后當圈進入對月定向;三是實現了載荷與敏感器互用,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圖與傳圖功能,能夠拍攝月球的130米分辨率的紫外圖像,并能覆蓋月面80%以上的區域。
相比嫦娥一號任務先將衛星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衛星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奔月軌道,嫦娥二號任務是由運載火箭將衛星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對運載火箭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力要求更大,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特別是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技術是嫦娥二號工程研制的關鍵技術,也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實現這一技術。
讓我們倍感驕傲的是,“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和未來圓滿完成探測任務,自動控制技術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這也同樣印證著中國自主自動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