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水飲料公司引進先進的灌裝生產線,將當地的特色沙棘飲料推向全國。圖為先進的飲料灌裝生產線。
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就特別強調,中小企業應該優化自己的生產要素,調整產業結構,找準在市場中的定位。“專、精、特、新”,這既應該成為中小企業的定位,也應該是中小企業的特色之路。
面對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經濟的逐步復蘇和產業轉型的宏觀背景,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進行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節能減排,是保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也是中小企業進行自身創新調整的重點。
節能減排成為發展趨勢
中小企業利用節能減排的契機,可以降低企業能耗,提升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
今年4月,工信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爭取用3到5年時間,重點用能行業的中小企業單位能耗下降25%左右。
工信部出臺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融資機制,落實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稅收優惠政策。這正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契機之一。
今年山東省日照市設立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共計1億元。這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四類項目,用于節能減排項目的資金比例高達70%。
除了政策的支持,中小企業通過節能減排可以進一步提高技術的升級和轉型。技術瓶頸是制約企業節能降耗、轉型升級的主要因素,依靠技術的改進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是節能減排的關鍵。企業在改進技術節能減排的同時,還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也可以吸引先進的技術及人才,實現企業持續發展。
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一批民營中小企業涉足節能行業。據悉,廣州泰陽能源就正在通過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進軍市場存量達300億元,每年增量達30億元至40億元的全國蓄能空調改造市場。
轉型升級成為必經之路
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進步和實現產業升級,既是當前我國工業轉型的重點,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道。
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40億元獎勵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今年2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5月工信部公布了18個行業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其中煉鋼、煉鐵、水泥、玻璃、造紙、電解鋁六大行業比此前國務院公布的目標大幅上調,并計劃在第三季度前全部關停。
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步伐。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平均壽命不超過3年,在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下,企業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考驗。
在落后產能淘汰的18個行業中,煉鐵是任務最重、最難的,今年的目標是3000萬噸,明年還有7200萬噸落后產能要淘汰。而造紙行業,工信部下達的淘汰任務是432萬噸,是增幅最高的。這些重點難點行業中都有著大量的中小企業存在,因此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成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今年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增加至30億元,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用于扶持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的達到15億元。這些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將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盲目擴張,防止落后產能由大企業向中小企業轉移等方面。
一批涉及大量中小企業落后產能淘汰升級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據悉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淘汰落后鋼鐵、焦炭、小水泥、電石鐵合金落后產能1100多萬噸,淘汰小火電98萬千瓦。浙江計劃今年淘汰落后化纖產能20萬噸,廣東省也確定第三季度前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30萬噸。
產業優化成為增長亮點
此外,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通過第三方中介把中小企業非強項、非主流的功能和環節外置化,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產業升級、產品更新換代的能力,也是產能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
“專、精、特、新”成為中小企業實現增長的重要手段和策略。發展產業集群是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一環。
同類企業大量集聚在一起,通過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中小企業為主體,進行產品集中生產、專業化配套、產業鏈專業化分工與合作,以此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這就是產業集群的巨大優勢。
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區,匯集了大量的中小企業,也是產業集群開發較早、最為成熟的地區。
廣東的中山市古鎮是聞名世界的“燈飾之都”,其燈飾產業是國內最大的專業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形成了完善的極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全鎮擁有燈飾企業5000多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民用燈具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產品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09年6月,燈飾業實現產值86.1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80%,同比增長4.35%。
類似的產業集群在江蘇已經較為普遍,形成了多個行業,多個規模的產業集群。據悉,江蘇宿遷市的鋼鐵、新材料、新能源、橡膠制品、化工及肥料的“六大百億元產業”已初具輪廓,在推動骨干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六大集群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已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七成左右。
在太陽能、充電電池、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新型食品、新能源家居、節能建筑、新能源農業等低碳產業領域,專家預計在未來40年將是一個高成長的、可持續關注的投資機會,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借助低碳產業,進行產業優化,走一條低碳的“專、精、特、新”之路。
同時,產業集群能夠為中小企業籌資開辟渠道,還能夠幫助企業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