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背后
在礦井災害突發時供井下人員避險的救生艙,能在焊接、槍擊情況下實現防爆的儲油罐,替代炸藥的液壓裂石器……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凸顯出科技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但記者也了解到,在安全生產領域,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技術與裝備展覽會上,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展示了其下屬企業與美國斯特塔公司聯合研發的救生艙樣品。這種救生艙可配備一定數量的食物、飲水和呼吸支持系統,為井下作業人員提供應急的生存空間。
據專家介紹,在井工礦中設置和使用應急避難設施,已經是煤礦應急救援中一項成熟有效的技術。2003年和2004年,南非兩個特大金礦發生停電和火災事故,分別有280人和52人躲避在井下避難硐室或救生艙中獲救生還。
由上海華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HAN阻隔防爆技術在此次展覽中引人注目。由這項技術改造的儲油罐甚至達到了“出人意料”的安全效果:在遇到靜電、碰撞、雷擊,甚至焊接、明火、槍擊的情況下,儲油罐都不會發生爆炸,即使發生火災,這項技術也能阻隔火焰的燃燒,減緩火焰傳播速度,明顯降低火焰高度,便于滅火。
據了解,HAN阻隔防爆技術及其延伸工程和產品先后獲得60多項國家專利,其中包括21項發明專利,并已在40余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指定國申請。
“我們正處在重化工時代,確保危化品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的安全,防范由此引發的火災、爆炸、泄漏等事故,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上海華篷公司董事長黃曉東說。
然而,與不少新的技術裝備一樣,HAN阻隔防爆技術的推廣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黃曉東告訴記者,對加油站進行安全改造需要資金投入,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對新技術表現了興趣,卻對“花錢”猶豫不決,安全投入的意識不足成為新技術推廣中的限制性因素。
此外,從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包括HAN阻隔防爆技術在內的一些安全技術還需要國家從法規保障、政策扶持、標準制定等方面加以支持,使這一產業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安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原有的一些規章制度也應進行修改。如運用大量高可靠性的裝備后,煤礦井下一些崗位,如皮帶、水泵、變電所、風機等都可以實現固定崗位無人值守,“井下人少了傷亡才能減少”。但受制于固有的思維模式,許多制度的完善或改革仍然面臨困難。
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還告訴記者,有些人對安全生產技術裝備的推廣存在誤區,認為要保障安全就需要大量投入。事實上,高標準并不意味著高投入,從設計、建設、開拓布局、生產組織、技術管理等方面采用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以簡化系統,減少隊伍,精簡崗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