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華為簽署節能自愿協議,未來雙方將在通信業綠色環保節能減排領域展開深入溝通與合作,共同推進中國通信業達到節能減排戰略目標。
自愿協議指的是整個工業部門或單個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為提高能源效率與政府簽訂的一種協議,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多的一種非強制性節能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彌補行政手段的不足。全球十余個主要發達國家都采用了這種政策措施來激勵企業自覺節能。而自愿協議的主要思路是在政府的引導下更多地利用企業的積極性來促進節能。它是政府和工業部門在其各自利益的驅動下自愿簽訂的。也可以看作是在法律規定之外,企業“自愿”承擔的節能環保義務。
此次華為簽署的協議,是以華為2009年發貨產品單位業務量的平均能耗為基準,到2012年12月底實現發貨產品單位業務量的平均能耗下降35%。工信部將積極支持華為參與通信業節能減排標準的研究制定,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研究成果示范推廣,共同開展推動綠色經濟、綠色社會、支撐全社會產業升級等相關活動的試點及推廣工作。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簽約儀式上也表示,通信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開展節能自愿協議試點示范,對加強和改善通信業乃至整個工業的節能管理,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這一舉措使華為又成為了中國科技產業中的排頭兵,雖不知此番“大動作”是華為發自肺腑地“自愿”行為,還是政府為“十二五”節能減排攻堅戰造勢而埋下的小小伏筆,但制造業新一輪節能降耗大戰卻已悄然打響。
近日,中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編制完畢,“十二五”期間以及之后一段時間,新能源將是中國發展重點之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總體而言,在今后20~30年內,中國傳統能源的主導地位仍然難以改變,新能源只能起到補充作用。根據目前中國新能源發展現狀和今后發展潛力估算,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應該達到15%左右。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末,新能源所占比重應該達到12%~13%。
對于傳統行業發展已根深蒂固的中國來說,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每一步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每一步走得都千辛萬苦。然而,在“十二五”的開啟之年里,工業制造業因節能降耗肩負起了更重的責任,又因節能降耗使不少企業又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與此同時,中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被排在了第一位,這使每一個自動化人都大受鼓舞。
從三十多年前中國剛剛出現自動化技術,到如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消費品制造商意識到:只有利用先進技術才能實現高效、高產和低能耗。自動化技術已經倍受重視,當下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動化技術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回到文章開端的華為自愿協議事件,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華為與政府間的一場大秀,但華為卻有這番秀的勇氣,秀的實力。盡管節能減排已成為制造業的一句口號,甚至成為了廠商們市場競爭中的一大賣點,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工業制造廠商有實力和魄力加入進自愿協議當中,用實實在在的數字與指標實現節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