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造成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很難在短期內回到從前。不過企業總要發展,總要尋求出路,這勢必加速創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受危機影響,國外先進技術、成果、人才、科研機構將向外尋求發展空間,國際間優質創新資源的互動將明顯增強,這正是我國企業面臨的技術創新的機會窗口。面對這一機遇,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必須作出相應調整,從追求技術訣竅向尋求合作、整合創新資源的方向轉變。
技術是企業經營的基礎,在技術的生命周期里,怎樣有效地管理和應用技術,形成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經營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國企業從整體上看,大多只是技術的模仿者、追趕者。要實現技術的有效跨越,成為技術的領導者,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不僅是R&D投入強度的增加,更需要創新精神、文化、政策、環境的構建),另一方面需要把握技術發展規律,抓住機遇在一些有優勢的領域實現突破,這就涉及技術創新的路徑與方法問題。
過去我們曾以引進設備和技術為主,今天我們強調技術的原創性,強調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取。但在全球化、網絡化的背景下,技術資源來源廣泛,技術創新異常活躍;顧客對產品的需求多樣化、個性化;而競爭強度與深度加劇成為當今時代的主要特點。這些新的時代特點需要技術創新方式的轉變,即由過去以自我力量尋求技術訣竅為主的“封閉式創新模式”,向以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為主的“開放式創新模式”的轉化。開放式創新就是要增強企業創新網絡的構建能力,增強技術創新的統御能力,要求企業善于運用全球化的技術創新資源為我所用,縮短差距,增強技術創新的核心能力。
從尋求技術訣竅到尋求合作的技術創新路徑其實并不新鮮,但這卻是實現趕超的最佳途徑。考察日本、韓國的技術發展戰略,就不難明白為什么要實現這種戰略轉移。日本、韓國沒有西方國家那種技術研發的優勢,其發明專利遠不及歐美企業。但它們走的技術創新之路卻使日韓企業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合作,整合全球技術資源,將技術快速轉變為產品,使之商品化,從而培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日本的企業為了共同利益,即使是競爭對手也可以合作,例如索尼、NEC電子、東芝等相互都是競爭對手,但為了開發45納米的大規模集成電路,他們可以聯合起來。我國則很難找到這種合作的案例。日韓、歐美本來就已技術領先的企業,還在尋求合作以加快開發的速度來應對新時期技術創新的挑戰,我國的企業本就弱小,卻要單打獨斗,兩相比較,誰優誰劣不言自喻。因此,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戰略與路徑選擇上,需要學會從追求技術領先到追求全球化技術資源整合,并將此作為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
實現技術創新戰略的轉移并不背離我國自主創新的戰略方針。一般認為,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模仿創新、集成創新三種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過自主創新追求技術突破進而達成某些領域的技術領先。但自主創新并非一切都要自己去發明與創造,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來實現技術突破。我國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技術、品質、資金、規模實力,完全有能力進行全球化的資源整合,實現從單純追求技術領先,向以合作、合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創新資源,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創新平臺。
整合是一種管理能力,也是一個構建技術創新能力的過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及創新資源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企業內部創新資源的整合。技術創新是一個技術轉化為產品的商業化過程,這個過程在任何企業都不是一個部門就能做好的工作,它涉及調研、創意、研發、生產、采購、銷售、投資等幾乎所有流程的聯動,因此,技術創新過程首先是一個內部資源的整合過程,只有內部協同,才能集中資源去實現目標。
其次是外部資源的整合。企業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需要快速的創新,那么,整合外部資源,形成聯盟與創新網絡是必由之路。根據自我發展的需要,根據核心能力構建的需要,開展與供應商、經銷商、研究機構甚至競爭對手的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創新資源系統將成為企業主要的競爭手段。整合有多種模式,產學研是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已經比較普遍;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也是一種比較穩固的模式,這種模式往往使整機廠與供應商可以互相促進;競爭者為了一個更大的市場也可以組建技術聯盟,開發產業基礎技術,但這種模式往往是松散的合作。美國微軟與思科模式是成功模式的代表,他們全球化搜尋、整合創新資源,采取兼并重組、購買專利、技術外包等多種手段,總攬全球先進技術為我所用。
我國的企業習慣于管理技術中心、管理內部資源,但是如何管理全球化的技術創新資源,實現從追求技術訣竅到尋求合作者的戰略轉型,這方面的能力尚不成熟,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調整:
首先,企業家要樹立戰略意識,把握技術發展的大方向,加強技術研發的決策能力。只有樹立堅定的全球化意識,我們的企業才能將自己放在更高、更新的平臺上,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對技術方向的把握尤其重要,我們的資金也有限,不可能全面開花,只能利用技術升級換代的機會窗口,集中資源獲得突破。
其次,要建立一個平臺。所謂平臺可以是一種技術、一項設計、一個子系統,也可以是任何被一個或多個產品系列共享的內容。企業一旦有意識地搭建起一個技術或管理的平臺,就建立了整合資源的基礎。以華為為例,單從專業技術來說,華為沒有獨立地發明某種產品,但它通過資源的整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技術優勢,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所在。
再次,需要建立內外合作的網絡。現今的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進步非常快,產品生命周期非常短,而顧客的差異化卻進一步加強。因此,要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建立一個圍繞本企業技術創新的強有力的網絡支持系統,形成內外協同的協作體系。從企業內部來看,需要將研發、市場、生產、管理等連成一個整體,打破部門間壁壘,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去完成每一個研發任務。從企業外部來看,企業必須要學會利用國內外既有技術創新資源,將分供方納入整個研發體系,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快研發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在技術研發中還可采取研發外包與購買的方式,將前沿型的技術產品納入到自主創新的體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