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各地對地區發展戰略研究與實施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區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也前所未有。特別是隨著一系列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的密集出臺,東部地區的發展支撐帶布局進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區新的增長極不斷涌現,中國區域經濟版圖日趨清晰,沿海與內地競相奮進、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日前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今后五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著力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
為此,“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區域發展上將堅持“抓兩頭、帶中間”這個基本路徑,一方面繼續鼓勵和支持條件較好地區加快開發開放步伐,另一方面繼續著力解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在發展中面臨的特殊困難,進一步完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
新光源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工作,一盞盞節能燈在流水線上輸送。這是記者日前在位于四川省遂寧市經濟開發區的四川雪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
雪萊特公司的“娘家”,其實在千里之外的廣東省佛山市。雪萊特公司,正見證著我國產業轉移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進程。
近5年來,四川省遂寧市在承接產業轉移的浪潮中,大力招商引資,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2006年,遂寧市地區生產總值240.88億元,到2009年增長到411.8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350.29億元,“十一五”期間有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
相比處于工業化初期的遂寧,地處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十一五”期間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佛山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06年的3024.5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4814.5億元。
西部地區在土地、資源能源、勞動力等方面的后發優勢開始顯現
“到遂寧來發展,路子走對了。”四川雪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力說。幾年前,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很想擴大生產規模,卻陷入了困境:在廣東的公司場地不足,勞動力成本和其他生產成本不斷攀升。2009年11月9日,雪萊特和遂寧市簽下投資協議。
“初到遂寧來,對投資環境我們也有些顧慮,但這很快就被他們實實在在的服務給打消了。”李力說,遂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一個專門的服務機構叫“電子工業服務局”,服務全方位、鏈條式展開。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廠房就建設完畢。
來到遂寧,勞動力有了保障。近年來沿海出現“招工難”,而在遂寧,就不用擔這個心。而且,遂寧市還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訓員工。“我們的廠房建好時,政府培訓和推薦的員工隨之就送進了廠。”李力說,目前,雪萊特公司有800多員工,近90%的是當地人。
遂寧能源價格也比沿海低。比如工業用電,遂寧為0.52元/千瓦時,而沿海地區工業用電價平均為0.82元/千瓦時。遂寧天然氣價格為2.2元/立方米,而沿海地區普遍在3.8元/立方米左右。僅此兩項,企業的生產成本就降低了。
面對內外資西進、內資西移,遂寧用“高質量地承接產業轉移”作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著力點。“主動地、大規模地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聚集優勢資源,這是加快科學發展的有效舉措,同時也為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開辟了更大的市場,實現了一種‘大協調’。”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羅仁樹說。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遂寧全市累計簽約項目2600個,簽約金額1300億元,累計到位資金612.6億元,年均增長70.6%。
近年來佛山關閉或轉移企業1600多家,“騰籠換鳥”實現了產業改造升級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讓雪萊特公司決策者感到了轉移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一方面出口訂單銳減,一方面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該公司年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雪萊特公司利潤降兩成,出口額降四成。
“遂寧的項目上馬后,雪萊特會將廣東這邊的生產能力逐步轉移到遂寧,形成新的雪萊特光電園。廣東總部這邊可以更專注于技術研發、管理和高端制造。”廣東雪萊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勇說。
“經過30年發展,佛山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在環境、資源、城市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引導相關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佛山市經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對企業將勞動力密集型業務轉移持開放態度:“留下協助轉型升級,產業轉換送上一程。”
在“關轉一批、提升一批、培植一批”的產業發展戰略下,近年來佛山關閉或轉移企業超過1600家,同時,引進大項目促進產業結構提升,一大批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魚貫而入——奇美、一汽大眾、OLED項目、云計算項目等……通過龍頭企業引進形成產業集群,逐步培植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
在佛山,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陶瓷金鹵燈項目通過了技術鑒定,這新一代光源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商業照明、道路照明、太陽能光伏照明等多個應用領域。
據介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升級是今后5年佛山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點。佛山將繼續推進廣州—佛山一體化戰略進程,整合兩地產業鏈,產業逐步向高端攀升。
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高于東部,2009年中西部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
雪萊特生產基地的轉移是近年來我國產業轉移的一個縮影。“十一五”以來,產業轉移正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契機,成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勁動力。
分析顯示,“十一五”期間,通過對口支援、開發區異地合作、設立“產業轉移促進中心”等形式,區域間合作機制日趨完善,促進了產業梯度轉移。目前,中西部地區的電子、汽摩、航空航天、醫藥制造、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和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初具規模,在一些領域甚至開始與東部地區實現同步發展。同時,中央也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
承繼了“十五”發展好勢頭,西部大開發加速向前推進。5年中,近70項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開工,投資額1萬余億元,覆蓋交通、能源、農業、工業、教育、衛生等領域。2006年,中央頒布實施了《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2009年,國家又出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36000元。
“十一五”以來,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加快,在全國經濟總量所占比重有所提高。特別是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以來,中西部地區一些經濟指標增幅甚至超過東部。2009年中西部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這是前所未有的。比如,2009年,中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的比重為27.3%,比2005年提高5.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占22.1%,比2005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今年來,中西部地區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東部地區增長15.6%,中部地區增長18.9%,西部地區增長15.6%。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1.5%,中部地區增長27.1%,西部地區增長26.5%。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明顯高于東部沿海地區。
全國區域經濟研究學會會長陳秀山認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首先是由于國家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持政策效果開始顯現;其次,中西部地區都還處在工業化的初期和中期,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為該地區的工業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中央在農業政策上的傾斜,也推動了中西部地區的農業較快發展。“當然,這也得益于中西部地區抓住自身特點和優勢,在產業轉移中找到了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