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11月24日,參觀者在綠博會上觀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示范模型。
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博覽會:參展企業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212家參展企業中,國外企業為127家,占60%。
這是一個高科技的博覽會:綠色產業領域國際一流的知名企業,展示了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產品、一流的理念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這是一個利于廣泛交流合作的博覽會:來自有關國家政府部門的官員,世界知名企業的高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大家廣泛交流,積極互動,共同關心的正是這次展會的主題:“綠色經濟,互利共贏”。
由商務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二家單位共同主辦的“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國際博覽會”(綠博會)于11月24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在4天的時間內,將集中展示當前世界范圍內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環境治理、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科研成果,加強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展現綠色產業前沿成果
最新型節能材料、新能源汽車、海水淡化、垃圾發電、水處理、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二氧化碳捕集等先進產品和技術……這些國內外綠色產業的前沿成果,在綠博會上集中亮相。同時,還有許多境外參展商展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構筑綠色產業體系的整體解決方案。從產業鏈來說,涵蓋了原材料供應、產品制造、技術研發等領域;從涉及的行業來看,涉及工業設備制造、交通運輸、建筑、電力電子等多個行業。
主辦方為參展單位提供免費展示場地(光地或標準展位),并要求參展企業及所有相關方在布展施工中以簡約大氣、環保節約為原則,避免過度裝飾和鋪張浪費,盡量使用環保和可循環利用材料。
參展企業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2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內企業85家,國外企業127家。參展企業中既有西門子、通用電氣、威立雅等跨國公司,也有中國核電技術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華銳風電科技、無錫尚德等國內行業領軍企業。
“展示內容堪稱目前最高水平。”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表示。外國企業占比之所以較高,主要考慮到它們在綠色經濟與綠色產業方面起步相對較早,經驗較為豐富,有很多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中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引進先進技術和產品,同國際企業展開經貿合作。
綠博會按照展出領域和內容分設10個展區,分別為1個綜合館、5個專業館(節能減排館、清潔能源館、環境治理館、低碳技術館、循環經濟館)、3大專區(整體解決方案、綠色金融、生態示范)和1個廣場清潔能源車輛展區。
可循環利用的環保輕量瓶、環保的橙子清洗劑……本屆綠博會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科普性。展區內多種展品和技術都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觀眾可以親身體驗高科技帶來的新型綠色生活方式,感受綠色經濟帶給生活的舒適與便捷。據介紹,展會期間,還將組織專業觀眾觀展,與參展企業進行面對面交流。
我國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取得積極成效
在低碳技術館,華能集團綠色發展集成模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視線。國際前沿清潔煤電技術綠色煤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項目阜新風電場、亞洲規模最大的石林光伏實驗示范電站等模型使人們了解到一個能源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動,包括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先后修訂了《節約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發布了22項高耗能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28項主要終端用能產品強制性國家能效標準、24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并公布了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出臺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在拉動內需的投資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在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將節能減排作為各產業調整和振興的重點內容之一。
我國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取得積極成效。過去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6%,節能4.9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1.3億噸;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減排目標已經提前完成。2009年,我國清潔能源投資規模居世界第一,超過2000億元。截至200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已達9%。
同時,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代表的綠色經濟快速發展。2009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總值達到1.7萬億元,從業人員2700多萬人,創新能力有所增強,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節能環保、電力技術發展、新能源開發利用、裝備制造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應該說中國推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之大、效果之顯著在世界也居前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
綠色發展空間無限
“舉辦綠博會,實際上是搭建了三個重要的平臺。”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說,第一,是為中外企業增進交流、創造商機的平臺;第二,是展示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綠色經濟方面決心和行動力的平臺;第三,是對廣大公眾普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的平臺。這三個平臺將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專項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實現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離不開產業體系的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介紹,“十二五”時期是推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由工業大國變成工業強國的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要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表示,“‘十二五’時期要把促進科技進步作為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撐引領綠色發展。”
我國的綠色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有些領域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如清潔能源。我國已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長51%,年均增長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2.5億噸標準煤。農村有3050萬戶用上沼氣,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萬噸。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保有面積、風電當年新增裝機和太陽能光伏電池年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當前,中國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綠色經濟有著廣闊發展前景,蘊藏巨大商機。我們將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