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走出去”新關口
新世紀十年,影響世界歷史進程最深遠的經濟故事,可能就是中國的迅猛發展:十年前還不過是一個心情緊張準備“走出去”登上全球化快車的“中學生”,十年后已成為一個牽引龐大的全球化專列奮力穿越金融危機迷霧的“火車頭”。這一點,年中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注解。
榜單顯示,2010年中國大陸上榜企業由2000年的10家增加到46家,僅次于美日兩國;其1.95萬億美元的營業總收入超過2009年巴西的GDP,可以排名全球第八大經濟體;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中國500強企業用僅占全球500強8.7%的收入,創造了相當于全球500強的19.9%的利潤。
這份成績單,是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公司力量”從“草根”到“森林”倔強生長的結果,也是過去十多年來中國企業以開放胸懷敢于“赤腳”學習全球化“走出去”的結果。然而,面對中國企業靠著血汗和智慧建立起商業競爭優勢,舊體系的既得利益者們不是直面自己的弱點,而是不斷五味雜陳地拋出“中國經濟威脅論”或“中國資源掠奪論”,甚至攻擊他們曾奉為圭臬的商業精神。
11月中旬,中鐵建承建的沙特麥加朝覲輕軌鐵路通車運營。對于這項世界迄今單位時間設計運能最大、運營模式最復雜、建設條件最嚴酷、同類工程建設工期最短的鐵路項目,一些西方輿論競相調侃中國企業以虧損為代價履約合同的勇氣,甚至把中國協調力量幫助企業維護商業信譽、實現客戶需求的行為,攻擊為“別有企圖”。
現在。不論是以什么意圖質疑甚至攻擊中國企業的“走出去”,也不論當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有諸多不足和失誤,中國公司已經成為了全球跨國經營版圖中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縱觀歷史,全球科技中心和全球制造中心發生了三次轉移:作為全球商品貿易中心的中國,在宋代走到巍頂狀態,支配著世界海洋貿易和商品制造;16世紀末,中國中心開始向歐洲轉移,并成就了英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19世紀后期,又開始向北美轉移,最終使美國成為近現代全球科技和制造中心。
20世紀中后期,世界制造中心已經率先開始向亞洲大規模轉移。這種“風水輪流轉”的變化規律意味著,中國和中國企業向世界經濟發展最前列的奮進,即使最終成功,也不過是榮光東歸的歷史新篇章。如果放寬歷史視野,世界應該也能夠冷靜對待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企業的“走出去”。
正處在新關口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仍然是初級階段,充滿著巨大的變數,而且教訓就在眼前。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但后來發生的種種失誤,使其停滯甚至在這個位置步步后撤。要想不步此后塵,中國企業需要思考和學習的還很多。
目前,“走出去”的“十二五”規劃已經進入最后定稿階段,這部總結了西方企業“走出去”歷史經驗教訓的戰略規劃,拿出了中國“走出去”的指導思想,“平等相待、真誠合作、互利共贏”。因為全球商業史已證明:倚仗堅船利炮,英國的全球中心地位不過維系了二百余年;相反,建立在共贏互利基礎上的中國貿易體系,從“絲綢之路”開始,其中心地位運轉了近千年。
《瞭望》文章:央企集體學習國際化
處在國際化初級階段的中國企業,距離成為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跨國公司,還有艱辛的道路要走
在國家行政學院新學期報到的9月1日,當晚7點,教學主樓A109教室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新學生,45位中央企業主管國際業務的老總。中央組織部、商務部和國家行政學院將國資委旗下1/3強的央企集中在這里,組成“國有重要骨干企業領導人員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專題研討班(以下簡稱國企班)”,在為期8天的時間內,學習和交流“走出去”經驗。
“這是第三次辦‘走出去’的專題班。”國家行政學院進修部主任陸林祥提供給《瞭望》新聞周刊的資料顯示,45人所代表的公司資產總額達7.5萬億元;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僅37歲,2/3的學員在50歲以下;碩士以上的學歷占比六成,還有兩位是大專學歷。
陸林祥和班主任劉鋼花了大量功夫準備國企班的教學方案:從政府層面,約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解讀“走出去”政策要點;從專家視角,邀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宇燕和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等人,分析全球競爭新趨勢;從經驗交流方面,請來中國遠洋總裁魏家福、中國石油總裁蔣潔敏、招商局董事長傅育寧和IBM全球副總裁范宇,介紹其“走出去”和國際化的心得和秘訣。
目前,全球跨國公司已達8萬多家。2009年外國子公司總產值占世界GDP的11.6%(比20年前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出口額占33%。其國際化經營的廣度、國際分工的深度、業務多元化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代經濟全球化主要的引導和推進力量,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資源。”一位國家主管部門領導告訴《瞭望》新聞周刊,中國企業要加快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力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得到更多益處,需要以“走出去”的方式更主動地參與全球分工體系,逐步形成具有相應規模、技術和經營水平的跨國企業。
最新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565.3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保持了8年連續增長,年均增速54%。截至2009年底,中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5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108家央企已“走出去”,境外資產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
然而,2009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凈額和年末投資存量的全球占比,分別僅為5.1%和1.3%,遠低于8.3%的中國GDP全球比重。大部分企業在國際分工中處在生產加工環節和低附加值狀態,倚仗的競爭手段仍然主要是低成本生產要素。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海外總體競爭實力不但十分弱小,而且與中國國力不相匹配。上述主管領導提出了一個整體判斷,中國企業“走出去”,“尚處于初期階段”,“與外國跨國公司相比總體處于弱勢,挑戰和壓力巨大。”
這是一個晚上的課堂作業,45位學員將其“走出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思考貢獻出來,聚焦成研討題目,自愿選擇課題組成4個課題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并最終形成四項“畢業”成果。國家行政學院為國企班配備了以劉鋼為班主任的三位副司級班主任和兩位正處級班主任,“他們將以‘催化師’的身份,引導和推動研討活動。”
這些老總大多已經具有海外經營實踐,對“走出去”有深刻的體驗和思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員已經在“真刀真槍”中歷練為國際化經營的好手。短短半個多小時,大家提出了近百條問題。“每一條都可能來自于海外市場中硬碰硬的體驗,也可能曾折磨得他們一宿一宿睡不著覺。”身邊一位進修部老師私下說。
通過討論梳理,陸林祥和班長東航副總李軍、四個小組長兵裝集團李守武、神華王曉林、中遠張良和誠通洪水坤,最終將寫滿四面寫字板的問題提煉為“影響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最要緊的”四個課題:跨國經營與資源整合,改進政府管束與政策支持,國際化經營與風險監控,“走出去”戰略國際化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