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部長古鐵雷斯3月27日帶著責難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心思準備空降北京之時,他將要會見的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正在當天舉行的第三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表示:“全球化進程不是通過建立貿易壁壘就能阻止的,誰限制自由貿易,誰就是在浪費資源。”
作為主辦方,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為“第三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籌備已久,現場隆重而熱烈。埃及、孟加拉、越南、韓國、丹麥、日本、芬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紡織協會和相當于紡織協會的約300多名代表頗有熱情地出席了論壇。不過,引起記者注意的是,在這次會議出席名單上,美國僅有一家企業代表出席。而這次論壇的發言者,其主題似乎也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公平貿易”。
行業協會質疑美國“雙重標準”
“難道只有把從中國進口的份額重新限制到取消配額之前的低水平,這才叫公平貿易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這樣感嘆。
“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之前,長期遭受設限國的貿易政策歧視。”杜鈺洲援引美國貿易委員會(USITC)自2002年開始的題為《紡織和服裝:美國市場部分外國供貨方競爭力評估》的調查結論說:“2005年取消配額后,由于中國能夠以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幾乎任何品種、任何質量水平的紡織品和服裝,中國將有望成為多數美國大型服裝公司和零售商的‘首選供貨方’。”但由于原主要進口設限國,僅根據2005年一季度解除配額后的短期釋放情況,就急于給中國31類產品扣上了威脅市場、擾亂市場的帽子,強行采取“特保”限制措施。“這使中國紡織企業和廣大職工重新蒙受了歧視性貿易政策的傷害。”杜鈺洲說。
杜鈺洲以美國采取特保措施的338/339類產品(針織內衣、T恤產品)為例介紹說,1989~2004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的該類產品數量增長了7.69倍。由于配額限制,美國從中國進口量只增長了23.56%,中國所占份額反而從6.14%下降到0.87%。與此同時,美國對大多數國家的進口卻是大幅增長,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該類產品就增長了118.18倍,其份額從1.01%上升到13.85%。
作為國內紡織企業的利益代言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直對美國紡織品市場的風吹草動保持高度關注,杜鈺洲說:“2005年取消配額的第一季度,美國進口中國該類產品雖然同比增長了12.77倍,但在美國進口總量的份額僅僅達到7.34%,其絕對量才是從墨西哥進口數量的70.39%,洪都拉斯進口量的52%。”他表示,到2005年底,從中國進口該類產品僅占美國全部進口量的5.54%,分別只相當于墨西哥份額的51.91%和洪都拉斯的37.09%。
據記者掌握的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1月,美國紡織品的進口總量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14.01%,而從中國的進口量卻由于特保限制又下降了74.92%。
孟加拉紡織廠協會會長MAAwal在論壇上對美國采取非公平的貿易手段也提出了質疑,他說,美國對孟加拉這個世界最欠發展國家的產品設置市場準入障礙,但給予其他國家很高的關稅減讓。他進一步介紹說,美國進口商為進口孟加拉服裝支付的稅款達到3.30億美元,幾乎與他們進口法國服裝支付的稅款相同。但2003年進口孟加拉的服裝僅有23.5億美元,而進口法國服裝則高達300億美元。
在全球紡織一體化中共贏
薄熙來在會上再次重申,中國政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中國紡織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積極謀求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他表示:“發達國家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尊重發展中國家在紡織品方面的應得權利,保證公平與自由貿易原則的內外一致性和標準的統一性。”
“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使各國消費者和同行廣泛受益。”薄熙來認為,中國紡織業為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了大量質量精良、價格實惠的產品,使其切實享受到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福利。他援引摩根斯坦利經濟學家的測算,由于自中國和東亞進口了大量物美價廉的產品,美國消費者自1997年以來每年節省了約1000億美元。不僅如此,在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中國企業只賺取不到10%的加工費,許多與品牌、營銷等環節相關的市場收益,都被其他國家的企業所分享。
近年來,中國紡織業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截止到目前,外資企業的紡織品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1/3以上,2005年取消配額產品的出口增量中有70%是外資企業完成的。這些企業不僅為中國的GDP增長和就業作出了貢獻,也為各自投資母國賺取了財富。
“中國紡織業促進了各國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薄熙來說,2005年中國進口了235億美元的紡機設備、棉花、羊毛、染化料、化纖及材料等。其中,進口紡織原料及制品1287萬噸;進口棉花257萬噸,占世界貿易總量的34%,僅從美國就進口了120萬噸。據國際勞工組織最新的報告稱,中國目前是繼歐盟、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紡織品進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棉和羊毛進口商。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