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國家積極刺激經濟發展,力求擺脫經濟衰退的影響,同時也深刻意識到危機之中蘊藏著巨大機遇——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誰先掌握和運用,誰就先爆發出新的增長動力。
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正在加緊部署處于萌芽狀態的新一輪科技創新,著力推動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雖然對未來究竟哪個領域能夠帶來巨大的技術革命還無定論,但許多國家都在把握新技術革命的苗頭,力求抓住未來支撐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支柱產業,獲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優勢。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確定為7個領域,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的目標,到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左右,到2020年達到15%左右。
低碳產業將帶來能源結構的重大調整。低碳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各個方面都密切相關,低碳產業技術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風電技術已成為全球發展最為成熟的新能源利用技術。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風電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超大功率風電機組成為未來發展的主導趨勢,其產業發展已步入快速成長期。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已出現晶硅電池、薄膜電池、燃料敏化電池及有機物電池等多種發展路徑并存的局面。伴隨太陽能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不斷提高,電池組件的成本持續降低,相關設備及工藝技術不斷獲得突破,產業整體規模逐年擴大。低碳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將帶來新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受資源、環境、投資、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低碳產業將帶來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信息技術仍是引領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信息技術是在過去 20年中推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后 10-20年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模式是應用創新和集成創新。目前一些巨型應用系統初見端倪。例如,“智慧地球”將把物聯網與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谷歌和微軟等世界著名 IT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云計算平臺,以新的業務模式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計算服務,支撐各類信息化應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并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呈現出高性能、寬領域、多方向的特點,繼續朝著數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前進,海量和復雜信息的處理能力顯著增強。集成電路的線寬已達到 60-45納米,并向 25納米發展;網絡技術加速向寬帶、無線、智能方向發展;高性能計算向計算密集和數據密集方向發展;軟件系統向網絡化、智能化和高可信的階段邁進;物聯網推動硬件與軟件、系統與終端、內容與應用的高度融合。同時,信息產業不斷出現新的消費熱點,如物聯網運用、智能電網和電子醫療等。韓國計劃3年內投資22.7億美元發展綠色信息技術,主要用于更快捷的寬帶網絡、綠色信息技術產品和能效更高的運輸系統。
生物技術正帶來多領域巨大變革。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為支撐的生物產業發展迅速。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一樣是當前科技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從生物領域出現的標志性事件來看,20世紀60年代有9個,70年代有20多個,80年代有40個,90年代接近50個,21世紀前7年就超過了80個。生物技術發展正在帶來醫藥衛生、農業、工業和環境領域的巨大變革。全球生物產品的社會需求旺盛,生物產業增長速度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的近10倍。當前,生物產業技術體系正處在構建階段。生物技術之間以及與其他領域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趨勢逐漸增強,群體突破現象明顯,帶動了生物信息學、納米生物等新學科的誕生。生物制藥、轉基因作物、工業生物技術等已被認為是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生物產品核心技術差異大,主導產品不明顯。每一種生物產品都需要專有的核心技術,需要重點攻堅的技術難點存在很大差異,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生物產品成為主導產品。
美國、日本、歐盟等都選擇了低碳、信息、生物、能源、環境、綠色制造等作為重點領域,通過增加投入和各種政策,促使先進技術迅速進入市場,力圖在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我國的重點研發領域與發達國家趨同,將進一步加劇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我們要充分尊重戰略性新興產業自身規律,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準確把握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特征是集高收益、高風險、高投入為一體,有其產業自身的規律,也有國情和地區的差別,在發展這些產業時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現有產業的優劣勢,區別對待、科學決策,對選定的重要方向和內容要給予長期持續的支持,避免一窩蜂或一陣熱,影響產業健康發展。我國應積極參與新興產業的國際分工,力爭在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占有一席之地;同時要積極掌控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重點產業的跨越發展。此外,還應加強融合技術研究和集成創新,為解決重大問題提供新理論、新方法、新路徑和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