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陳丹 張夢然)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本報讀者參與評選的2010“福田汽車杯”國際十大科技新聞今天揭曉。
201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是(按發生時間順序):
一、量子效應可見于宏觀物體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3月17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科學家利用遵守量子力學法則的超導電路,首次成功地將一個用半導體材料制作的裸眼可見的微小“量子鼓”置于量子狀態,即讓它處于動和不動的疊加狀態。這表明,量子效應不但適用于原子,還可用于宏觀物體,該研究結果對物理學的發展和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美俄科學家合成第117號元素
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與美國同行4月7日宣布,他們成功合成了一種擁有117個質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學家一直尋找的第117號元素(ununseptium)。新元素的出現有助于證實超重“穩定島”的存在,從而支持理論界長期以來的假設:新合成的元素會越來越重,亦會變得更加穩定。
三、深空探測飛船揚起“太陽帆”
日本當地時間5月21日,世界首艘依靠太陽光能驅動而非傳統意義上使用燃料助推的深空太陽帆動力飛船“伊卡洛斯”號(Ikaros)發射升空,并于6月11日成功張開了其14米見方的帆。由于之前類似的嘗試均告失敗,此番成功揚帆,無疑將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一場革命。
四、人造細胞在實驗室誕生
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領導的研究小組5月21日宣稱,他們制造出首個完全被人造基因組控制的人造細胞。人造生命的夢想似乎在接近現實,但專家指出這僅僅只是模擬生命。如果合成生物學研究能夠加以有效規范和監管,未來可以幫助制造出新型生物燃料,并能加快針對特定季節傳播的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發進度。
五、首架純生物燃料驅動飛機試飛
6月8日,世界首架純生物燃料驅動飛機“新一代鉆石DA42”完成首飛。其100%采用海藻生物燃料作為動力,這首次證明了生物燃料技術完全可以獨立為飛機的飛行提供能量。
六、人類皮膚細胞直接轉化成血液細胞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11月7日的《自然》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繞過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這一中間環節,首次直接將人體皮膚細胞轉化成血液細胞。新方法對于理解細胞分化及再生醫學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七、LHC重現迷你“宇宙大爆炸”
繼9月份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CMS(緊湊繆子線圈)探測器再現大爆炸后瞬間狀態之后,科學家又于11月8日在另一臺探測器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中讓鉛離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對撞,創造出了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產生了“零流動力”的夸克與膠子。此次成果將用于解釋137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初的物質形成過程,解答粒子物理學領域的許多關鍵問題。
八、“天河一號”登全球超級計算機榜首
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11月14日在美國公布,中國“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2570萬億次的實測運算速度,成為世界運算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這是來自歐美日之外國家的超級計算機首次登上榜首位置。
九、反氫原子存在時間達到0.17秒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1月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借助特殊的磁場,他們首次成功地使被捕獲的反氫原子存在了“較長時間”——約0.17秒,從而將反物質的存活時間從之前的百萬分之一秒量級提高到十分之一秒量級,為使用科學儀器深入觀測和分析反物質提供了寶貴的時間。該項研究成果意味著科學家離最終揭開宇宙中反物質的奧秘更近了一步。
十、集光電納米器件于一體的新芯片問世
IBM公司12月2日在日本東京發布了集電子和光子納米器件于一體的新芯片,可使計算機芯片之間通過光脈沖而不是電子信號進行通訊。科學家有望據此研制出比傳統芯片更小、更快、能耗更低的芯片,為研發媲美人腦的億億次超級計算機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