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10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在京隆重召開。
本屆年會以“產業結構調整與‘十二五’機遇”為主題,緊扣中國經濟當前的背景。中國工業經濟當前正處在從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轉方式、調結構刻不容緩。前瞻“十二五”發展,必須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統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關系,優化產業布局。
圍繞這一主題,來自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國務院研究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等政府部門的領導,以及英特爾、微軟、IBM、東軟集團等國內外著名IT企業的代表在會上各抒已見,積極探討信息產業在“兩化融合”、節能減排、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共同展望“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機會。
“兩化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在會上回顧了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十年歷程。他指出,“過去的十年,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始終專注于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及時準確地把握住了全球化、國際競爭力、產業鏈競爭、產業融合、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創新、企業轉型提升等產業發展趨勢。我們一道見證了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今年10月,我國軟件業又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1-10月軟件業務收入超過萬億元,達到1.09萬億元。”
參會的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張軍立提出,目前,我國總體上處在工業化中期的發展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正加速推進。“我們對重化工產品的需求還會逐漸增加,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將會出現一些向工業化后期轉變的特征。”
展望“十二五”,張軍立認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基本原則還是應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他表示,“十二五”時期,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要以現有的制造能力為依托,以調整、優化和提高為方向,以研發、創新、增值為重點,不斷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產業的附加值,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
就此,張立軍強調,“十二五”時期,我國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入融合。
他認為,“信息化在未來一個時期仍然是帶領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注重信息化在工業發展當中的倍增效應和催化效應,加快推廣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這些產業從低技術水平轉向高技術水平,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從低自動智能化轉向高智能化的狀態,最后完成產業結構的升級。”
信息產業迎“十二五”機遇
張軍立還表示,在兩化融過程中,要“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為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信息技術的研究提供產業支撐,努力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為一體,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信息化。”
會上,羅文也表達了對信息產業未來的展望:“十七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部署,并指明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的發展路徑,這給涉及到各行各業的具有平臺型特征的信息產業帶來了空前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十二五’規劃中培育發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將會進一步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會上介紹,“軟件服務業作為高成長性、高附加值、高滲透性、高概念性的戰略性產業,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力量。”我國軟件服務業發展已經邁上萬億新臺階。今年的1-10月份我國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19萬億元,比2000年擴大十多倍,年均增速達到38%,預計到年底將突破1.2萬億元。
放眼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正孕育著新一輪調整,近年來網絡計算突起,基礎硬件水平快速提升,應用需求持續深化,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推動軟件信息服務進入產業發展新時期。軟件服務業發展正呈現網絡化、服務化、智能化、平臺化、融合化趨勢。
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把科學發展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發展的主線。圍繞著這一主題和主線,陳偉表示,軟件服務業要著力推動產業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所謂科學發展,要求我們準確把握產業和技術發展規律,抓住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深化,積極推進兩化深入融合,提升軟件服務業創新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所謂率先發展,要求我們超前謀劃,創新思路,擴展發展空間,加快推進產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軟件服務業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和服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陳偉如此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