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形成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持續推動,將科技創造的成果回報社會,成為全社會可以分享的財富,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未來變革的重點所在。它需要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觀念審視現有的科研體制和文化,從社會均衡發展的角度選擇科學研究的定位,探索科技帶動社會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北京市科研院選擇“以應用牽引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發展思路,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支撐社會發展需求的現實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其特色的定位和作用,為科研機構在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本。
本報訊(記者晏燕)“我們終于把‘云計算’從高高的云端接到了大地,讓它為在京企業研發設計提供便捷高效的高性能計算服務”。在10月20日舉辦的“全國超級計算技術年會上,38歲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市科研院)計算中心副主任曾宇,用大量的實例介紹了他們團隊所從事的“垂直工業云計算”研發經歷,引起了與會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將高端的科技成果及時應用于解決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是科技對社會最實用的貢獻”。盡管依例“全國超級計算技術年會”總是討論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前沿問題,但曾宇還是認為,這個“讓‘云計算’成為傳統產業升級支撐平臺”的“垂直工業云計算”思路一定會成為大會的熱點話題。事實與曾宇所愿不謀而合。
成為話題中心人物的曾宇顯得十分冷靜,稱這是一個環境促成的創意。“如果在中科院計算所我只會考慮設計功能更為強大的云計算系統。而進入北京市科研院,我們的研發目標發生了變化,我們必須考慮科技如何為北京市的發展服務。”
兩年前曾宇以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的身份參加北京市優秀干部選拔考試后,獲得現在的工作崗位。
“應用和創造價值是創新最主要的衡量標志。北京市科研院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夠持續開展應用研發為首都發展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北京市科研院院長丁輝認為,科技創新要能夠從細節問題的解決上深入人心,科技人員要能夠把科學規律與市場規律結合,把知識、技術轉變為物質財富,形成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成為支撐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財富。曾宇和計算中心的探索,正是在踐行“邊研發邊轉化”這一發展理念,為此院里對他們的研發給予了大力支持,包括為他們引進高性能計算機提供擔保。
北京市科研院成立于1984年,作為國內最大的地方科研機構,該院始終堅定應用研發的立院定位,“十一五”期間在工業云計算、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電火花精密數控機床、輻射改性材料、模式識別、城市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節能環保、實驗動物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的科技成果,引進了300余名博士,目前該院5000多名員工絕大多數都在從事應用研發。
“對于一個地方科研院所來說,北京市科研院的‘家底’還是比較豐厚的,但是這是一個定值,如果沒有良好的機制和制度,它們就可能貶值、折舊。”丁輝認為,科技創新必須要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充分釋放科技人員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北京是國內科技資源最豐厚的城市,中科院等國家在京科研院所已達300余家,近百家高等院校。這一龐大的科研集聚區域,使北京市形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科技資源高度密集的城市景觀。然而大量的調研數據表明,產生于北京的海量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產業的并不多。隨著北京市政府提出將在2050年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標,一個嚴峻的命題擺在了北京市管理者的面前:獨有的科技密集區域資源,能否催生一個以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的“科技北京”,為建成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當北京市科研院的科研人員完成了一系列研發后,肯定了上述判斷并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發展路徑: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持續研發和有效轉化科技成果的院屬研發機構,以創新帶動創業、用科技創造財富,使科技資源轉化成為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大量關于“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使北京市科研院更為明確了應用研發的立院定位。“北京市科研院的價值在于它迅速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內生力。”丁輝認為,要解決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必須一方面產出面向市場需求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特別重視從研發立項到成果鑒定、技術評估、技術咨詢、投融資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支撐體系。
中央有很多在京科技資源不是為北京所設,但是有很多成果可以為北京所用。“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科研院積極發揮銜接中央在京科技資源的“踏板和橋梁”作用,搭建資源平臺,探索技術轉移路徑,推動一批批高端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轉化。該院與中科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建立了6個聯合研發中心,前者具有應用研發的優勢和對區域科技發展需求的深度了解,后者則具備國家一流的基礎研究和高端創新人才與裝備,兩者結合取長補短,雙贏效應開始出現。由該院勞保所與中科院計算所共同完成的“大型場館人員應急疏散計算機模擬研究及在奧運場館中的應用”的研究課題,通過計算機仿真,對大型場館出現應急情況下的人員逃生提供了解決方案,其科研水準被有關專家評價為“達到國際一流”。這一科研成果被迅速提供給奧運安保部門加以應用。
該院還建立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市科研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參與了一批產業聯盟,積極參加國家、北京市和企業三方的研發活動,與北京的一批大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共同破解了一些首都發展難題。
為了激勵科研人員參與科研攻關、推進成果轉化的能動性,該院多年來一直持續鼓勵科技骨干人員通過參股入股的方式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并積極探索以知識產權作為股權激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一旦完成了科研攻關,即可以帶著成果創立企業,其中主要研發人員的個人占股可達30%。2009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股權激勵改革試點的前五家單位都來自該院。實踐證明,此舉對于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效果明顯。
“十一五”期間,該院每年獲得北京市政府經費支持約3億多元,與此同時該院積極爭取一批競爭性項目,今年該院全年預計總收入將達近40億元。這與該院持續推動收入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穩定得到政府財政收入、努力競爭研發項目、加強面向社會與市場服務的收入模式有著重要關系。根據該院“十二五”規劃,全院的總收入到“十二五”末期將達100個億,全院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將超過100億元的社會經濟總量。丁輝認為,一旦將知識、技術與資本有效結合,就能產生倍增效應,總收入100個億是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應用牽引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發展思路和有效的機制創新,使北京市科研院在科研機構林立的京城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丁輝說:“在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中,我們這支‘生力軍和突擊隊’將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深化科技創新,為推動首都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