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在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出口政策的積極引導下,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產業將通過產業調整和升級迎來全面復蘇,為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十二五”期間,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相對不發達的縣鎮將成為縫制機械下一個熱點區域,年投資平均增速有望達到20%;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將集中發展高端服裝生產,高端縫制機械設備的需求將持續擴大。預計未來五年,國內市場對縫制設備的年均需求量將達到600萬~700萬臺。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鞋帽、箱包的材質、樣式更加多樣化,對縫制設備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時我們看到,服裝行業面臨工業自動化、信息化的全面改造升級,其對加工裝備的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化,設備功能集成化、信息化、柔性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質量、能耗水平以及環保特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國縫制機械工業已進入必須以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促發展的新階段,行業“十二五”發展總的思路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平穩增長、質量為先。我們要著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行業走上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工業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十二五”五大工作重點
“十二五”我們將站在一個新的發展平臺上,良好的發展機遇已經擺在了全行業的面前。“十二五”期間,縫制機械行業將重點開展以下五大工作: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是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證行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中心環節。去年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年”活動雖成效顯著,但還必須始終不渝地從以下幾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加強以國家級和行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廣科技創新產業聯盟經驗,加快完善和增強行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二是不斷完善和發揮行業技術進步促進中心的職能和作用,積極協助企業開展縫紉機基礎理論研究和共性項目研發;支持企業以開展“高效節能縫制設備”科技支撐項目為契機,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是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十二五”行業前50家骨干整機生產企業年均投入由現在的不足1%提升到3%~4%。
四是從人才培育入手,進一步加大行業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訓力度,積極引進、培育企業急需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為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促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提高產品質量,既是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出口、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也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實現行業由大變強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間,行業提出的質量目標是:大宗縫制設備的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特種縫制設備和高檔電腦控制縫制設備趕上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接近100%,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
近年來,以標準、飛躍、寶石、杰克、惠工三廠、中兵光電、重慶零一等為代表的一批行業骨干企業QC小組活動持續發展,質量控制不斷加強,質量意識深入人心。從今年開始,協會將啟動“產品質量提升工程”,盡快改變行業產品質量、品牌影響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明顯差距,使我國優秀的自主品牌縫制設備加快進入國內一流服裝企業的步伐。
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加快傳統產業技術發展和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杰克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了網上辦公系統、產品設計系統、柔性制造系統、質量保證系統的有效結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成本,企業存貨周轉天數從90天縮短至75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81天減少到67天,銷售預測—生產計劃—零件采購過程由過去的10余天縮短為40秒,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力保證。
推動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商貿流通是行業成為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領域,也是落實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
“十二五”期間,廣大經銷商、代理商要積極探索行業商貿發展的科學途徑,建設商貿流通體系與網絡,提高商貿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一是要推進商貿經營與服務方式創新,鼓勵商貿企業與骨干生產企業加強合作,形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二是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相結合,推進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三是鼓勵和支持區域特色專業市場建設,構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行業專業市場格局。四是要進一步推動商貿領域誠信建設,一旦條件成熟時,將按全國整規辦的要求,在行業內全面開展企業信用評價試點工作。同時,要以“50強經銷商評選工作”為抓手,提高商貿企業發展活力,促進專業市場秩序向著競爭有序、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
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和行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是品牌建設的內核。為此,我們要不斷提升企業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好理解,何為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就是把企業內外互相關聯的技術、市場、信息、人才、資本等各種資源科學地組合起來,形成強大的生產力,以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而不敗,并不斷發展壯大,進而推動行業按照市場競爭、規模經濟、專業分工、產業配套的原則,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組織結構。
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組織開展行業內20(或30)強企業的評定活動,引導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流動。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國內企業中培養1~3個國際名牌,其企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基本達到與德國、日本品牌在同一水平競爭的能力;15~20個骨干企業,能憑借特征鮮明、各具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縱橫馳騁于國內外市場;希望國產縫制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從現在的60%提高到80%,其中,中高端縫制設備市場占有率達到40%,在國內前100家大型服裝企業中國產設備使用率達30%。這些指標實現了,我們就可以無愧地說,我們已經在由大變強的征程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