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統計顯示,七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的投資力度最大,近兩年各地方政府對建設新能源產業園的積極性很高,但新能源制造業中高端過冷而低端過熱的現象非常嚴重。隨著“十二五”新能源支持政策出臺,新能源投資需防止再出現一輪投資過熱。
據媒體報道,黑龍江省綏化市日前制定完成了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至2015年底,綏化市將建成光伏產業及其配套類項目10個,投資總額60億元,項目達產后年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實現“中國北方光伏產業城”的發展目標。事實上,“十二五”規劃繼續發力新能源的地方政府遠不止綏化,國內新能源產業園已經呈遍地開花的趨勢。
各地新能源投資火爆,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低端制造的技術門檻不高,只需要從國外進口設備就能進行生產;另一方面則由于新能源項目的投資較大,屬于資金密集的行業,而高端技術國產化難度較大,進口則更加推高了投資總額;此外,目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以“國家隊”為主,資金實力雄厚,往往在圈占市場上不惜代價。
2009年國內曾出現過一輪新能源投資過熱,主要是風電設備及多晶硅等行業發展勢頭過快,被列為抑制產能和重復建設的行列。工信部、發改委在《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中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
截至2009年上半年,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國各地表示將要“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就已經超過17個。在這些省份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規劃,大批設備組建生產線上馬,風場、光伏電站也爭相圈地。
在這一次投資過熱后,相關的支持政策也有所收縮。國家發改委更新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將“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從《目錄》中刪除;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從《目錄》中刪除,不再享受政府給予的進口貼息等優惠政策。
多晶硅等新能源產業的低端制造出現過熱的同時,一些技術門檻較高的零部件制造卻在國產化的道路上步履蹣跚。近兩年來,中國的光伏組件和電池盡管已做到全球產能最大,相關生產設備卻高度依賴進口,裝備國產化率僅為10%,如多晶硅鑄錠爐就長期由美國的GTSolar壟斷。而在方興未艾的太陽能熱發電領域,集熱管也一直為兩家國外巨頭所壟斷。
進入“十二五”時期,新能源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繼續受到政策的支持。項目投資額較大也是新能源行業受到地方政府青睞的原因之一,在行業巨大前景和利益的吸引下,難免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大企業涉足其中。然而,隨著歐美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開始收縮,國際市場的增量空間縮小,長期依賴國際市場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業面臨挑戰,各地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果繼續在低端制造上“吹泡泡”,整個產業必將陷入新一輪的過熱。
近期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要求申報2011年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一體化的通知,根據新規測算,光伏項目補貼幅度較2009年有40%的下降。相關政策的適時收縮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導投資結構調整,更多地投入到基礎研發和關鍵技術的開發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