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的腳步靜悄悄地來
美國私營企業(y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號(Dragon)航天器于當?shù)貢r間2010年12月8日發(fā)射升空,進入低地球軌道后返回,成為首個完成這一系列活動的私營企業(yè)航天器。而由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全部的航天飛機正先后踏上退役之旅,本次舉動被認為是未來商業(yè)太空飛行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試驗。
在2011年,SpaceX公司計劃進行兩次以上示范太空飛行:第一次于2011年中期發(fā)射航天器,飛行至距離國際空間站僅數(shù)千米之遙的位置;而第二次發(fā)射航天器將真實地抵達國際空間站。依據(jù)2008年SpaceX公司與NASA簽訂的合約,“龍”號航天器將負責運送貨物至國際空間站,而SpaceX公司創(chuàng)始人埃倫·穆斯克甚至希望它能被允許搭送宇航員。
SpaceX公司并非特例。2010年10月,美國維珍銀河公司的空間旅行飛行器“太空船2號”完成了首次獨立滑翔,標志著該公司向著搭載付費游客實施太空旅行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而隨后,世界上首個供航天飛機進行商用太空游的機場“美國太空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完工,為起步伊始的商用太空旅行平添一份動力。
預測:美航天業(yè)私營化轉身
私人航天公司研制的航天器已可成功發(fā)射至軌道并收回。私字頭參與到太空飛行領域,打破了政府對這一方向的一貫壟斷,但同時卻也能很大程度地削減太空旅行成本。
2011年NASA面臨著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后繼無“機”的窘迫狀況,以至于不得不購買俄羅斯的運送服務用于往返國際空間站;與此同時,美國“星座計劃”起起落落,總統(tǒng)奧巴馬亦曾期望能擴大近地軌道飛行方面的商業(yè)成分,以便讓NASA騰出這部分資金將宇航員們送往火星等更深的宇宙空間。
于是乎,美國政府和NASA都在轉變航天思路。與其“自己開車”,莫不如“把車賣了打的”。想通了的NASA決心由產品研發(fā)者的角色轉變?yōu)楫a品用戶,積極促成私人“太空的士”的誕生,并拿出0.5億美元投資給SpaceX公司這樣的私人制造商用于研制新型航天器,而美國國會亦表示2011年會考慮在這方面投資上億美元,讓私企徹底接手國際空間站的人員物資運輸任務。NASA也能留出精力和資金開展火星探索等更高端技術。
站在十字路口的胚胎干細胞
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獨特,在于它能夠形成多種組織器官。不像人體中的其他大部分細胞都不可逆地分化成了專有類型,只有干細胞,一張白板,有著向多方向發(fā)展的潛能。
理論上,用一個人自身的細胞培養(yǎng)干細胞來修補受損的組織和器官,不會引起免疫系統(tǒng)的排斥,是最理想的療法。但有保守思潮認為,進行胚胎干細胞研究就必須破壞胚胎,而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時在子宮的生命形式,因此干擾胚胎干細胞研究中最醒目的口號是“不要扮演上帝”。
其實,無論從基礎研究角度來講還是從臨床應用方面來看,人類胚胎干細胞帶來的益處遠遠大于在倫理方面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但美國政府從2001年起通過限制經費的方法,開始對相關研究展開管制,不但打擊了美國胚胎干細胞研究,而且在全球范圍內拽倒了一批項目,部分此類型實驗迫不得已轉向技術上更困難的方向——用體細胞培育干細胞。
預測:真實價值正名
2011年,人類胚胎干細胞或將證實其真實價值,而這將得益于以下兩項非比尋常的手術治療。
美國馬薩諸塞州高級細胞技術所(ACT)的醫(yī)生們用了幾周時間將人體胚胎干細胞注射入視網膜細胞,并意圖通過該手段來延緩患者的失明。截止到目前,該項技術仍處于發(fā)展階段,但這11位眼疾患者會在2011年接受人體胚胎干細胞療法,預計他們會在6個星期后出現(xiàn)視力提高。
但人們必須要知道,眼部的治療乃是一個特例。這一區(qū)域與免疫系統(tǒng)絕緣,細胞在此處最不可能被排斥。因此如要了解人體胚胎干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潛力,尚需別的例子。
而在2010年10月份,一位癱瘓患者接受了脊椎人體胚胎干細胞注射。2011年,將有10位癱瘓患者接受該療法治療,在被干細胞修復受損組織的同時,揭示它們潛在的醫(yī)學價值。
“機器人替身”之夢成真
自己像樹獺一般窩在家里,派個替身去代我上學/上班/開會,也許是每個人都曾做過的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公司正在對這樣一種機器人進行研制,起名為“TEXAI”遠程出席系統(tǒng)機器人;與此同時,也位于加州的另一家公司Anybots,近期預備發(fā)布QB辦公型機器人,讓忙碌到無法喘氣或宅到無與倫比的上班族們,能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xiàn)。
QB辦公型機器人,或者說這個可能要成為你“替身”的家伙,性能如下:基底像個小電動滑板車,每小時行駛6公里;使用一個激光掃描器避開書和辦公室其他雜物;遠程系統(tǒng)讓你能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通過網頁瀏覽器對它進行遙控;而機器人的相機就如同你的眼睛,使你能夠監(jiān)控機器人所處的環(huán)境;其頭部的一個小型LCD顯示屏意味著機器人遇到的每一個同事也能看到你,并可以跟你打招呼。
盡管人們會想,我即便身在家中,和同事打招呼甚至會話也只不過需要一個視頻電話會議系統(tǒng),而不是價格15000美元的機器人。但Anybots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你,一旦擁有“機器人替身”,主人將擺脫地域的限制,隨意控制機器人,并指導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這個意義非同小可。
該技術人員還特意兼顧了一下你同事的感受——雖然說與一位機器人談話恐怕有點別扭,但人們都很快能適應。
預測:且愛且怕
無視窗外車流涌動,淡定地待在家中,僅派出遠程遙控的機器人完成自己的工作,這種事發(fā)展到最后會遂了誰的心愿呢?但美國和日本現(xiàn)已在出售“機器人替身”了,因此,2011年的人們,如果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辦公桌對面坐的是一個機器人同事,大可不必驚訝。
因此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有著低血壓、起床氣等現(xiàn)代病的人們,不必再早晨鐵青著臉出現(xiàn)于地鐵站,無需再顧忌高峰期的交通與時間,可以慢吞吞弄早餐,因為已有遠程遙控的“機器人替身”幫助排憂解難。
這可能是最壞的時代。當我們硬生生地爬起來沖到冷風中,終于在辦公椅上坐定并暗暗捏拳告訴自己要做一名傳統(tǒng)型辦公者時,環(huán)顧四周卻滿目皆是機器人,又該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