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能源供應趨緊的情形下,目前新疆正在積極建構由地下油氣管道、地面鐵路公路和空中電網組成的“立體化”能源輸出模式。一些專家認為,這種模式不僅加速新疆能源開發,還有利于優化國內能源配置,實現資源和市場的有效對接。
多年以來,鐵路承擔了西部能源輸出的主要任務,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有限的鐵路運力成為國內能源有效配置的瓶頸。數據顯示,新疆目前的鐵路運力僅滿足了實際需求的1/3左右。利用管道向東中部地區輸送油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目前,全長近4000公里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管道建成后,將每年把2000萬噸原油和1000萬噸成品油從烏魯木齊送到蘭州,屆時新疆、甘肅和東部及西南地區的輸油管道將連接起來,形成“西油東運”管網,并與中哈原油管道組成國家能源戰略通道,將極大地減少油品轉運環節,降低運銷成本。
能源輸出的另一個骨干工程――西氣東輸管道,2005年將4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送到上海和浙江。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認為,西氣東輸正在提升國內天然氣的消費比例,改寫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將能源轉化成電力傳輸是新疆“立體化”輸出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的聯網工作正在加緊進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2005年已經啟動,800千伏直流超高壓輸變電工程今年破土動工。此外,山東魯能集團在哈密建設的煤電化基地也籌劃先送電至嘉峪關,再接入西北電網,最終實現向蘭州送電。5年后,數千公里的電線將把50億千瓦時的電力送到東南地區。
新疆能源輸出還采取了將能源轉化為化工產品再利用公路運輸的方法。廣匯集團在鄯善、準噶爾盆地莫北氣田生產的液化天然氣,就是通過公路運往福建、廣東和江蘇等地的。
信息來源:石油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