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2011-04-16 10:37:15 光明網-《光明日報》
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創新格局正在悄然改變:英國皇家學會最新的權威報告為你全面解讀當今世界科技與創新領域的大趨勢——
二十多年來,“多極化”與“全球化”一直是用來描述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熱門關鍵詞,如今,在全球科技發展的版圖上,也出現了同樣的大趨勢——英國皇家學會日前發表題為《知識、網絡和國家——21世紀的全球科技合作》的報告指出,全球科學和創新格局、國際合作的格局都在發生變化:世界科技日益呈現多中心發展的格局,但與此同時,創新與研發國際合作加強的全球化趨勢也更加明顯。報告建議,國際科技合作對于應對全球性挑戰作用重大,應該將跨國合作納入國家科學和創新戰略。
“中國創新”引人注目
全球科學和創新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從新加坡到南非,新的研究人員和研究共同體正在改變以往被美日歐主導的科學和創新格局。科學研究正日益多中心化,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科學和創新活動。其中,中國的崛起尤為引人注目。英國皇家學會的報告指出,自1999年以來,中國的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0%,2007年研發占GDP的比例達到1.44%。中國還在為2020年實現研發占GDP2.5%的目標而努力。中國的科技論文產出已超過了日本和歐洲。中國還培養了大量理工科畢業生。
除中國外,印度、巴西以及中東、東南亞和北非的一些新興科學力量以及歐洲的一些小國,都發生了迅猛的變化。
不過,報告也指出,傳統科技強國仍然占據領先地位。美國、西歐和日本都在大力資助研究,并獲得了顯著的回報。他們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這些論文的被引頻率相當高;從專利申請量來看,研究成果的轉化也很成功。
傳統科技中心繼續保持優勢,加上新的參與者和領導者的出現,使得世界科技日益朝多極化發展。科技活動集中在廣為分布的一些中心。
除這些中心外,其他一些地區的科技活動也日益活躍起來。一些欠發達國家也認識到科技對于推動經濟發展、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強了科學研究以及科學方法和科研成果的應用。
國際科技合作的春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科技界的相互聯系也日益增多,國際科技合作正在迎來它的春天。當前,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有35%以上是國際合著論文,而15年前這一比例只有25%。
英國皇家學會的報告指出,國際合作的加強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如通信技術的發展等。多數合作的主要動力是科學家自身。自下而上形成的科學網絡遍布全球,使得科技從國家走向全球層次。
國際合作可以帶來顯著的利益,如提高科學研究的質量,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可以分擔研究成本。促進國際合作,不僅可以對科學本身產生積極影響,而且有助于實現國家繁榮、應對具體挑戰等目標。
近年來,全球性挑戰引起了普遍重視,并且已經成為國家和國際科技戰略以及一些資助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水、食品和能源安全、人口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都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目前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有各種組織機制,有政府間組織、國際組織,也有國家體系、私人和企業等。這些機制往往采用創新的合作形式,而且有一些效果很好。
科技對于應對全球性挑戰是必不可少的,但僅靠科技是不夠的,還需要采取各種措施,包括實行財政激勵、結合非傳統知識、與社會科學及其他學科合作等。科技成果只有在其他系統的支持下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報告認為,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各國政府也應繼續加強對科學基礎的投入,以確保經濟繁榮,挖掘新的創新和增長源泉,保持全球科技合作。國際活動和國際合作應被納入國家科學和創新戰略,以便國內科技能夠從國際合作撬動的知識和資金中受益。另外,經濟困難也不應削減對多國研究活動和基礎設施的投入。
研究資助者應對國際科技合作加大支持力度,通過研究資金和流動性資助支持建立研究網絡。國家邊境管理機構應使人才流動的障礙最小化,確保移民和簽證管理不會阻礙優秀科技人才的流入。國家的研究政策應該靈活、可做出適應性調整,以確保科技人才之間的國際合作不受官僚程序的影響。
各種全球性挑戰是相互關聯的。全球挑戰計劃的資助者應采取措施更好地協調其行動,共享經驗,使重復活動最小化,影響最大化;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或共享技術。國家的研究資助應做出相應調整,以應對全球性挑戰,支持跨學科合作。
報告建議,應支持欠發達國家的能力建設,以幫助他們提高開展、接觸、驗證和利用優秀研究的能力,對全球科技爭議問題提出意見,并提出全球性問題的本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