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2011年4月18日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4月14-16日,北京市科委、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科技部火炬中心、美國大學技術經理人協會(AUTM)、意大利創新署等在北京聯合舉辦2011跨國技術轉移北京論壇。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意大利創新署署長Davide Giacalone、AUTM總裁Robin Rasor等嘉賓以及國內外近300位高端職業經理人攜帶400余個技術轉移與產學研合作項目參加了此次論壇。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主持論壇開幕式。
曹健林在致辭中指出,加強跨國技術轉移,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和價值鏈的快速分解,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流動,全世界的創新活動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全球創新網絡已經形成。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相互合作,跨國技術轉移正在迎來新一輪高潮。中國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需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開展跨國技術轉移,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是中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途徑。對于世界而言,中國的發展也為先進技術提供了實現價值的重要機會。
曹健林說,近年來中國和多個國家建立了政府間科技合作計劃,建立了中芬創新中心、中意企業技術轉移中心等一批合作機構,在軌道交通、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空間信息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批企業通過引入國際先進技術、跨國技術并購等迅速做強做大。目前,由科技部指導建設的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達200余家。同時,全球跨國技術轉移呈現出一系列新趨勢,科技部將從多方面加大對跨國技術轉移等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協助各方拓展合作渠道。
北京是中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開展跨國技術轉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曹健林希望北京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合作當中發揮引領作用,成為跨國技術轉移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重要節點。希望此次論壇成為全球跨國技術轉移的一次盛會,成為中國跨國技術轉移的標志性品牌。
茍仲文在致辭中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也更加重視國際科技合作。當前,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逐步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將出現重大技術突破,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范圍內仍保持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中國也將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知識、資本、人才、信息有著較高要求,單個地區很難具備所必須的全部資源,需要通過跨國技術轉移等國際合作加以實現。
北京集中了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為代表的260多家各類科研院所,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近80家高等院校,集中了全國1/4的國家工程中心、1/5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占到全國的一半左右,承擔的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占到全國40%左右,是中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和技術交易中心,具有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的特殊優勢。
茍仲文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通過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培育國際合作基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品牌活動、成立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ITTN)、舉辦跨國技術轉移北京論壇、與國外機構共建企業創新中心、與意大利共建中意技術轉移中心等一系列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合作氛圍,促進了技術需求與科技資源的對接,切實推進了一批項目和人才落地北京,這些都為北京深入開展跨國技術轉移打下了基礎。
在隨后舉行的論壇主題演講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龍分別就中國開展技術轉移的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北京市在技術轉移中的實踐和探索發表了主題演講。
據了解,此次論壇突破了常規研討、展覽、對接模式的局限性,采取“專題領域技術轉移推介對接”與“世界知名技術轉移機構展示推介專場”相結合的形式,為不同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搭建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平臺,并通過VIP大會論壇、主題演講、學術討論與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中外企業、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