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來源:經濟日報 發表時間:2011-04-18 11:24
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領域,節能減排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十一五”期間,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5年累計下降26.01%,實現節能量7.5億噸標準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57%的工業增長。
“十二五”期間,工業節能減排的意義和難點在哪里?國家又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推動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
記者:回顧“十一五”,您認為我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鑒?
蘇波:十一五”以來,我國制定并實施了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嚴控“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實施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推進能效對標達標、加強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強化節能減排監測預警和應急調控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其中,我國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不斷增強,領域不斷拓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淘汰落后產能也促進了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此外,實踐證明推行清潔生產是促進環境保護從被動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的根本途徑,通過從源頭抓起,實行生產全過程控制,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產生,減輕末端治理的難度和壓力,而且使得企業能源、原材料消耗減少,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有利于企業找到經濟與環境“雙贏”的結合點,調動企業防治污染的積極性。
記者:“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工作有哪些新要求和難點呢?
蘇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對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規劃綱要第一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對于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國而言是巨大挑戰,尤其是離不開工業領域的努力。在重化工業比重較高及以化石能源占主導的能源結構等形勢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工業節能降耗和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對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過去30多年工業發展歷程看,發展方式粗放是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5年間,我國工業能耗由2005年的15.9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年的24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的比重始終保持在70%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約占三分之一的水平。要徹底扭轉粗放增長模式,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是主攻方向之一。
此外,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也都對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記者:“十二五”節能減排的指標已經出臺,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完成這些指標呢?
蘇波:圍繞國家節能減排各項目標任務,一是要繼續抓好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在落后產能淘汰方面,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尤其要強化能耗、物耗、環保等標準的作用,研究提出落后產能淘汰標準和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加強對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和考核。
二是狠抓企業和行業技術進步。要找準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篩選出一批能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和減少碳排放的重大技術,繼續抓好一批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示范;圍繞行業節能減排指導意見,組織實施一批對行業有重大影響和突出效果的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工程,全面提升重點行業節能降耗水平;要切實推進落后用能設備、產品和裝備的更新淘汰。
三是狠抓企業的節能降耗管理。逐步完善能效標桿指標體系;在重點行業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完善不達標企業的處罰機制,逐步把限額標準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不斷推進企業提升能效水平。還要切實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管理。
記者:將如何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建設?
蘇波:建設“兩型”工業,必須以推動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目標,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為抓手,逐步構建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完備、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續發展的“兩型”工業體系。
堅持用“兩型”工業理念和標準指導工業發展,用更先進、更嚴格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標準、技術等促進存量能力升級和先進生產能力建設;把“兩型”企業創建作為建設“兩型”工業的重要抓手;積極建立清潔、節約、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積極推進工業園區的“兩型”化發展。
記者:下一步如何繼續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
蘇波:工業是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的主體,要為全社會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提供技術裝備和產品;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也必須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因此,從產業發展層面推動節能減排是“十二五”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內容。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要圍繞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裝備等重點行業需求,選擇一批技術成熟、減排潛力大的節能環保和低碳技術,實施一批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要支持發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和配套能力強的服務企業;要加快促進產業集聚,在有條件的領域和地區形成若干區位優勢突出、集中度高的節能環保低碳園區和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