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更是城市軌道交通自主創新并實現產業化的關鍵時期。日前,在長春市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長春)國際軌道交通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就“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前景與規劃、軌道交通安全運營,以及車輛制造技術、控制技術、集成技術、運營模式等相關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城軌交通前景廣闊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巡視員李國勇表示,“十二五”期間,交通發展的核心和重點是要完善和建成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運輸體系,要從區際、城際、城鄉、城市四個層面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形成一個綜合交通運輸網的基本框架。他認為,規劃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是拓展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間、促進土地合理開發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城市的建設上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27個城市籌劃城市軌道交通,其中22個已獲得國務院批準。到2015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22個城市建成79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2000多公里,總投資8000多億。
長春市副市長肖萬民表示:“未來全國有229個城市要發展軌道交通,到2020年中國鐵路客運專線將達到18000公里,立足國內外巨大市場需求,長春正謀劃建設總面積51萬平方公里的軌道裝備制造產業園,力爭五年時間把長春建設擁有五千輛生產能力,產值上千億的世界級的軌道客車生產基地。”
交通安全運營應加強
隨著奧運會、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多項國際性盛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大大地加快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步伐,高效安全的運營也被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如何為廣大民眾提供安全、環保、便利的運營服務,成為專家熱議話題。
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柳曉川表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長,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建擬建項目不斷增加,給人民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推動了城市建設和發展。但從國外地鐵事故的教訓和我國目前地鐵運營中出現的問題來看,由于軌道交通服務者人群具有流量大、開放性強等特點,運營安全遇到極大挑戰,成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高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柳曉川表示,軌道交通安全對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安全防范產品在軌道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軌道交通安全要強調以人為本,以保護人的生命安全為第一要務。其次是安全防范要做到技防、物防(物理防范)、人防三者的有機統一。技術防范是中間最核心的手段,只有人技結合才能確保真正的安全。
車輛系統技術亟待創新突破
“技術裝備是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按照先進、高效、經濟、適用、綠色的要求,依托重大項目,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技術和裝備核心水平,加大交通運輸新技術、新裝備的開發和應用。”李國勇表示。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劉志剛表示:“由于我國輕軌交通關鍵電氣裝備的研制起步晚,尤其對于輕軌交通這種具有特殊要求的系統在關鍵技術上大部分只能依賴進口而受制于他人,成本居高不下。根據國家輕軌交通發展的實際需要,我們對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課題‘100%低地板輕軌車輛研制’展開了關鍵技術研究,包括轉向架、牽引傳動系統、輔助系統、列車網絡、牽引電機、鋁合金輕量化車體等。經過近兩年的刻苦攻關,已經掌握了上述關鍵系統的核心技術。”
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曉峰表示,中國軌道車輛制造業要適應市場形勢,形成國際競爭力,與國際巨頭同臺競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產品研發要站在科技和市場前沿。軌道車輛作為科技研發,定制化生產模式決定了市場的主導作用,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不受制于人,只有站在產業鏈的高端才能實現行業領跑。二是生產制造上要軟硬兼施。企業在打造企業硬件的同時,還要在增強企業軟實力上下大功夫。通過讓硬件足夠硬,軟件足夠強,全面搭建企業的研發體系、制造體系和管理平臺。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