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中的大規模補貼削減意外取消,全球光伏業可謂“虛驚一場”。
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德國原計劃于2012年3月份進行光伏上網電價額外補貼削減,這對國內光伏企業而言不啻于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令人意外的是,在德國聯邦內閣于6月6日通過的一份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該項條款被移除。在業內看來,這無疑是意外之喜。
此前,德國環境、自然保護以及核安全部曾表示要追加6%的額外補貼削減,并計劃于2012年3月生效。但本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當地時間6月6日上午,德國聯邦政府內閣討論并批準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訂案,這項額外的補貼削減已從修訂案中移除。
顯然,德國政府目前想要保留原定的上網電價修改機制。因此,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補貼將按原計劃,取決于每年新增安裝量的數額,最高下調24%。
根據德國內閣的協議,從2012年1月1日起,FiT(德國可再生能源上網發電補貼機制)預計將只下調9%。然而,光伏系統的安裝量一旦超過3.5GW的年度限額,每超出1GW將導致補貼進一步下調3%。此協議將于每年的9月底實行。
上述德國聯邦政府內閣會議同時還決定放棄核能,所有的核電站將于2022年前關閉。
“取消額外的補貼削減對光伏產業當然是利好。這意味著歐洲各國越來越傾向于采取總量控制而非直接削減補貼的做法來支持光伏產業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本報記者,這么做主要是為了調控光伏發展的速度,避免發展過快導致政府不堪重負。
在他看來,光伏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包括歐洲、美國的光伏裝機目標都不會減少,只是快、慢的差別,“組件價格下跌、補貼逐年遞減都是正常現象,不必對此過于悲觀。”
不過,當前光伏下游行業的庫存風險仍然存在。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上半年由于意大利市場政策不確定所引發的光伏產品庫存積壓仍未完全消化,一些小型組件廠已遭遇“訂單荒”,而價格下跌更使得庫存產品減值風險大增。
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裝機容量在15.7GW,同比增長120%,其中德國的裝機容量為6727MW,占據了全球的50%,而意大利市場以2850MW的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二。
考慮到歐洲市場的政策不確定,眼下更多光伏企業把眼光投向一些光伏安裝的“新興市場”——美國、加拿大。
比如,賽維LDK就收購了美國太陽能電力70%的股權;阿特斯集團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資建設200兆瓦的光伏組件生產基地;英利也正計劃斥資數億元在美國建立一個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