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多時的多晶硅項目審批傳出開閘前奏。
工信部7日發布“關于印發《多晶硅行業準入申請報告》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會同有關部委以公告形式發布符合準入條件的多晶硅企業名單。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多晶硅項目審批將要開閘的一個重要信號,同時也為國
內光伏應用市場啟動準備了條件。
根據《通知》,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受理本地區的多晶硅企業準入公告申請,并將核實意見和企業填報材料上報。工信部將在組織專家并委托相關檢測機構對申報材料復核、檢查后,會同有關部委以公告形式發布符合準入條件的多晶硅企業名單。
“這意味著中國光伏產業將進入一個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同時認為,《通知》的發布意味著《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進一步落實,已關閉多時的多晶硅項目審批大門也將開閘。“這一方面將遏制產能過剩和低端產能擴張,另一方面則放開了大企業擴產的‘禁令’,有利于大型多晶硅骨干生產企業做大做強。”
今年3月份正式發布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臺前,新建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
此前,在2009年9月底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轉發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38號文”)后,多晶硅項目審批一度被凍結。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嚴格按照準入條件,國內只有江蘇中能和賽維LDK等少數幾家多晶硅企業能夠達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的發布為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啟動進行了“預熱”。
“只有當光伏的成本和價格能下降到政府、社會能夠承受的程度,國內市場才會啟動。”孟憲淦表示,目前,國內一些大型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成本已下降到每公斤22美元,這與國際上的平均生產成本已非常接近。在他看來,價格才是政策的核心,“提準入條件的目的就是通過國家調控來推動光伏發電盡快實現平價上網。”
中投顧問首席能源分析師姜謙指出,目前國內的多晶硅廠商中80%都是小企業,普遍在幾百噸規模左右,這些企業在規模上、能耗上大多達不到要求,今年年底將是這些中小企業被淘汰的“大限”。
他預計,準入條件最終會讓我國形成10家左右的多晶硅生產商。
國內與多晶硅相關的上市公司有樂山電力、通威股份等,此外包括多晶硅下游設備和輔料生產商精功科技、恒星科技、新大新材等,預計從上述政策變化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