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新華網 2011-06-14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題:“京滬高鐵是一條安全可靠的高速鐵路”——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就京滬高鐵答記者問
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速鐵路將于6月底正式開通運營。運營后,北京至上海之間運輸時間最短不到5個小時。13日,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接受記者采訪,就京滬高鐵的運行模式、票價以及售票方式、安全措施等一系列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此前報道京滬高鐵最高運行速度是350公里,最高可達380公里,但是現在公布的運營時速是300公里,鐵道部出于怎樣的考慮對京滬高鐵進行降速的?
答:關于京滬高速鐵路開通初期的運營速度問題,確實是社會廣為關注的問題。首先,京滬高速鐵路是按照350公里的技術標準建造的,這一次我們在開通前進行的初步驗收、聯調聯試和安全評估,也是按350公里的標準來進行的。也就是說,這一次在京滬高鐵開通初期確定了300公里的商業運營速度,不是由于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不達標、安全不可靠所確定的。
其次,一條重要的新的高速鐵路,確定什么樣的商業運行速度,既要考慮它的建設標準,也要考慮它采用什么樣的運行模式和運營之后的經濟技術比較。京滬高速鐵路開通運營第一次采用了兩種速度等級和兩種票價的運行模式。采用這個模式的目的,就是讓旅客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選擇坐快一點的車,也可以選擇坐慢一點的車。這樣一種開行的方案,勢必就造成快一點的車和慢一點的車在同一條線路上、同一個區間里面用不同的速度在行駛,這就產生了速度差。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慢的要給快的讓路。大家都知道,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如果慢的讓快的這種避讓過多的話,就會影響線路的能力和運行的速度。那么,速度差越大,避讓越多,影響就越大。
經過測算,時速350公里和250公里混合開行,它的效率要明顯低于300公里和250公里混合運行模式。我們大體測算了一下,要降低20%左右。于是我們考慮第一次采用新的兩種速度混合運行的方案,選擇比較小一點的速度差是有利于運行安排。
另一方面,一條鐵路的開通運營也要進行充分的經濟和技術的遴選。經過多方的測算和驗證,我們認為在目前運營管理的條件下,采用時速300公里的運營速度在電力消耗以及動車組、線路等主要設備設施的損耗和壽命周期上,要明顯優于350公里的運營時速。
最后,國家有關部門在批復京滬高速鐵路的初步設計的時候,就明確了京滬高速鐵路的初期開通運營最高時速是300公里。
問:對于即將開通的京滬高鐵在安全方面有沒有排除安全隱患呢?如何保證安全的萬無一失?
答:京滬高鐵的安全保障問題是鐵路部門,也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京滬高鐵可以說經過聯調聯試、初步驗收和安全評估,驗證它是一條安全可靠的高速鐵路。
首先,它在建設標準上采用了最高的安全標準。我可以用三個“全”來概括這個高標準。第一,這條線路實行了全封閉的建設標準。京滬高速鐵路采取的是最高的防護標準,建設的是2.85米的防護網,來阻擋行人以及一些大型牲畜的進入。沿線的所有交叉道口都采取了立交的方式,全線杜絕了平交道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