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2011年05月21日 科技日報
本報北京5月20日電(記者李大慶)云計算已經被人炒得沸沸揚揚,但是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是不知道云計算是什么。今天通過驗收的中國科學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設專項——“教育信息化項目”不僅具有了云計算的特征,而且彰顯了云計算的綠色、節能特點。
云計算的一大特點是不管服務器歸誰所有,也不管它安在哪里,都要能為我用。中科院的教育信息化項目就達到這樣的目標:只要是中科院的用戶,不論研究所在哪個省市,也不管使用者是否在中國,只要能上網就能使用這個系統。
云計算的另一特點就是綠色、節能。從中科院的教育信息化項目中也可看到這個特點。項目總共花了1900萬元,能為中科院的100多家研究院所和全院10萬名教職員工、研究生服務。據項目技術負責人、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羅鐵堅介紹,如果中科院的每個研究院所都把“招生、課程學習、論文指導、授學位”這四個教育環節搞成信息化,每個研究院所最少也要花50萬元,100多家研究院所至少需要5000萬元以上。
不用買那么多臺服務器,不占用更多的地方,不必購買那么多套軟件,省電、省地、省人力(管理)……說其綠色、節能毫不夸張。
參加今天項目驗收的一位非中科院專家說,中科院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軟件,只花1900萬就搞成了教育信息化項目,這對全國許多單位具有示范意義,“國內許多重點大學搞教育信息化項目,花錢都是上億,一個一般學校也要掏五六千萬,項目完成后效果往往還不怎么好。”
中科院的教育信息化項目能提供什么服務?技術人員舉例:原來中科院的招生工作都是通過單機系統收集錄入考生信息,再通過逐級匯總上報,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并且還易出錯。現在使用招生管理系統后,考生直接通過網絡填報個人信息,由系統進行匯總輸出,減少了工作環節,減少了誤差,節省了人力。
中科院“教育云”帶來的效果極其明顯。比如,協同學習服務平臺面向全院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交互學習、自主學習過程的網絡化服務,主要包括“空中課堂”、“課程網站”和培養指導系統,初步形成了集成全院各類教育資源的知識共享和共建平臺。截至去年底,“空中課堂”已有視頻資源近2萬個,點擊量達145萬人次;“課程網站”已有課程站點3700余個、資源9萬余個,總訪問量超過100萬人次。繼續教育培訓平臺積累課程資源1100余個、課程視頻1200余個。而從2009年9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教育信息化門戶已有用戶12.2萬個,小時最高訪問量達3萬人次,日最高訪問量達8.5萬人次,總訪問量達818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