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2011-06-2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題:規劃先行·突出重點·抑制泡沫——政協常委會建言戰略性新興產業良性發展
記者張宗堂、顧瑞珍、陳菲
“從國家層面上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政策”“明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引導和規范企業行為堅決制止市場泡沫”……正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就如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大家認為,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努力掌握國際經濟競爭主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等基本特征,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繆和林委員說,“十二五”期間,要把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突破口,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超前培育具有較大發展空間與增長潛力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他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一步就是要政策先行,徹底改革目前產業政策部門分割決策的現狀,組建高位協調機構,加強對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基礎性研究、指導和協調,以形成系統穩定、科學前瞻以及有針對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同時也要采取措施規范政府行為,形成行政干預適當適度、法律經濟政策比較完備、政策系統協調高效的總體格局。
蔡威常委代表農工黨中央在發言中認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意義重大,關鍵在于推動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這一產業的大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技術支撐。
他認為,各地政府應該把引導市場和合理調控結合起來,建立并完善防范政策體系,切實降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制度成本、政策成本。在加強技術標準建設中重點支持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突破,以創新能力的增強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阿什老軌常委在發言中,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實踐為例,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他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堅持規劃先行,強化政策的激勵機制,同時各地也要根據自身特點,培育優勢企業,建設示范基地,為這一產業的發展提供可供借鑒的具體思路。
技術創新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要進一步加大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讓企業努力掌握核心技術。繆和林說,我國企業的整體科研實力較低,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長期滯后,很多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更需要產學研緊密結合,更需要建立創新聯盟,形成合力,致力于攻克產業的高端共性技術。他建議,應支持大學與企業共同構建研發機構,以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技術創新體系或技術創新聯盟。
目前,國內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熱,一些地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互不相讓,爭奪資源,各顯神通。繆和林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頭緒多、任務重,只能找準發展重點,才能事半功倍、有所建樹。具體要努力做到三個轉移:從支持供給方的政策,轉移到支持供給和刺激需求并進的政策上來;從“擇優”支持具體項目轉移到“普惠”改善市場環境上來;從支持大型國有企業轉移到支持大型國有企業與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并舉上來。在此之
中,重要的是把更多精力轉移到改善市場環境上來。
對于如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良性發展,蔡威提出,鑒于各地科技基礎和經濟基礎不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重點把握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資源配置應該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同時也要在規范的基礎上動員企業投入,引導和規范企業行為,堅決制止市場泡沫和盲目炒作,真正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