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2011-06-23 上海證券報
受貨幣緊縮影響,我國風電企業面臨融資難題;與此同時,財政部取消對國產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補貼,對一些中小企業可謂是雪上加霜。業內認為,目前中國風電行業已進入一個洗牌過程,能挺過今年這段艱難時期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這么多年來,中國風電企業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徹骨的寒意。
在過去數月中,風電行業先是經歷了頻頻發生的風電機組脫網事故,令國產風電設備在安裝、質量上的問題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緊接著,財政部一直以來對國產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提供的補貼也被取消。
不僅如此,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正擺在眼前。記者從業內獲悉,當前的銀根緊縮政策已對風電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影響,不少工程因資金問題被迫擱置或延期,大量風電企業融資困難。
業內認為,中國風電行業已進入一個洗牌過程,最終,能挺過今年這段艱難時期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屆時,整個行業將會向更高層次發展。
貨幣緊縮 風電企業融資難
新疆鑫風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牛國良最近正在為手頭一些工程項目被推延而煩惱不已。
“由于融資很成問題,很多地方的風電項目都沒法做,甚至有些已經簽了協議的工程也只能推后了。資金是現在風電行業最主要的瓶頸。”牛國良對本報記者說。
據他介紹,一個風電場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投資,其中設備資金的需求是最大的。而由于銀行貸款收緊,不少風電設備公司都出現減產甚至停產的情形,“有家大型風電主機廠早該給我們貨款,但到現在還沒付上。”
他表示,當前風電企業的資金鏈已經相當緊張,不過還不至于崩斷。
“相對來說,像華銳、東氣等擁有其他產業布局的企業日子還好過些,而那些單一風機制造廠商就比較困難了。”牛國良透露,“風機廠把風機銷售出去后必須回籠資金,但五大發電集團當前自己的資金運轉都有問題,他們雖然簽了合同卻付不出錢,工程只能推后。而風機廠銷售款不回攏,資金自然更緊張。”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前天公布的數據顯示,1—5月,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21.6億元,同比增虧78.6億元。即便在5月份,五大集團火電仍然虧損16.9億元,虧損額與上月基本持平。
記者了解到,今年各家銀行給風電企業的貸款大多較去年減半,有些地方甚至完全停貸。
此外,對風電企業來說,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也是一個渠道,但在當前二級市場本身風雨飄搖的前提下,這條路同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補貼取消 推動行業洗牌
就在風電企業四處籌資的同時,一則財政部取消對國產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提供補貼的消息近日也浮出水面。這對一些規模較小的國產風電設備企業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財政部2008年出臺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指出,財政資金將支持中國境內從事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制造的中資及中資控股企業。對滿足支持條件的企業的首批50臺風電機組,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