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5月30日
提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北京海淀,人們情不自禁地將其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頤和園、圓明園、聯想、清華科技園、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部等科技、文化、企業資源聯系在一起。如何整合這些創新資源,并搭建起一個與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的交流平臺,是中關村核心區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任務。兩年來,中關村核心區以時不我待、集思廣益、勇挑重擔的精神,扎實推進,先后制定完成了十年規劃、人才特區建設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5月29日,北京市海淀區召開2011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大會,向世人展示了中關村核心區加快創新發展的實際行動,開啟了新征程,吹響了新號角。
五大規劃引領創新發展
此次大會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十二五”發展規劃》、《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海淀區“十二五”時期中關村科學城功能區發展規劃》、《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規劃(2011-2015)》共5個相關規劃,從宏觀到微觀,引領中關村核心區“十二五”時期的創新發展。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明確了中關村核心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即成為“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先導區、區域發展方式轉變領航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國際高端創新要素聚合區、全球創新型經濟重要引領區”。規劃綱要同時提出,將實施“南優北拓、雙輪驅動”的空間拓展部署,形成南有“中關村科學城”,北有“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雙輪驅動”格局,著力建設北部、中部、西北部和南部四大功能區。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整合力度,統籌用好支持企業發展的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一批“十百千工程”企業和“專、特、精”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中關村核心區力爭實現總收入4萬億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并在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高端創新要素集聚、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國際化創新發展5個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對中關村核心區“十二五”時期的發展作出部署。北京市海淀區將積極對接首都創新資源服務平臺,加快落實先行先試政策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政府管理體制等舉措,全面推進區域創新資源整合,加快中關村科學城、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高端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持續集聚和充分融合。到2015年,中關村核心區總收入力爭突破1.8萬億元,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十二五”時期是北京市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將集中資源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通信產業和科技服務業三大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培育壯大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四大有潛在優勢的產業,打造一批創新領軍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把海淀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中關村科學城是中關村核心區的核心。《海淀區“十二五”時期中關村科學城功能區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海淀區將重點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把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成為以高端技術研發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征的產業增長極,成為首都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
中關村西區是中關村核心區內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的集聚地和科技金融功能區。《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規劃(2011-2015)》提出,將推動中關村西區逐步成為國際一流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為實現中關村核心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目標提供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