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2011年06月09日01:50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陳振凱)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模式發生重大轉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表示,已完成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了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要目標和戰略格局。
“三大格局”和四類主體功能區
徐憲平介紹,2010年底,國務院印發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文將不久對外公布。“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規劃。”
《規劃》對我國國土空間版圖進行了重新勾勒:按開發內容劃分,國土空間劃分為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三大格局”;按開發方式劃分,則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
“三大格局”具體而言,即《規劃》確立了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要目標和戰略格局:一是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二是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三是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規劃》明確了四類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和開發管制原則,并明確了能源、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布局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和框架。徐憲平說,《規劃》強調不同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來確定功能定位和開發模式,據此控制開發強度,完善開發政策,規范開發次序。
形成科學的國土開發導向
徐憲平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土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必須統籌謀劃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格局,形成科學的國土空間開發導向。
《規劃》提出了未來中國國土空間開發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則。據徐憲平介紹,六個新的開發理念,包括根據自然條件適宜性開發、區分主體功能、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及提供生態產品等。五個開發原則為優化結構、保護自然、集約開發、協調開發和陸海統籌。
“9+1”政策體系突出差別化
據介紹,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了“9+1”政策體系。“9”是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農業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環境政策、應對氣候變化政策。“1”是績效評價考核。
“這些政策必須是差別化的政策。各項政策應該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有差別化。”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楊偉民說。
以績效考核評價辦法為例,徐憲平介紹,不同主體區域考核方式不同。如,對優化開發區域,考核時強化對經濟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科技創新以及對外來人口、公共服務等指標的評價。而對重點開發區域,主要是實行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水平優先的績效考核評價。
此外,對于限制開發區域的農產品主產區,要強化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考核;對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主要是強化它對于生態功能的保護和對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考核。
而對于禁止開發的區域,主要是強化對自然文化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的考核。
國土空間“兩大戰略”相輔相成
我國國土空間開展戰略,除主體功能區戰略外,還包括早已為公眾熟知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即“四大板塊”發展,包括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內容。
在東、中、西和東北這“四大板塊”中都有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生態地區,也有優化開發的區域、重點開發的區域、限制開發的區域和禁止開發的區域。
徐憲平介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這“兩大戰略”相輔相成,構成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完整的戰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