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2011年05月23日 科技日報
科技時評
新世紀頭一個十年,我國科技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新步伐!一方面,航天飛月、千萬億次巨型計算機、高速鐵路、超超臨界發電、特高壓輸電等重大技術的創新成就,展現了我國科技跨越式發展的前進態勢;另外還值得關注,有一批在春潮涌動中尚未顯山露水,但具有后起超越意義的重大原創性課題和拔尖人才,正有待政策催生,融入新科技革命的洪流!
科技重大創新是科技革命的導火索
洞察科技發展史的人們應該都有深切體會,一些標志性的重大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往往能引起整個科學或產業技術的革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起著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誕生了第一次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
19世紀電磁感應的發現和電機的發明,引發了第二次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人類社會跨入了電氣化時代;
20世紀初,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創立,中葉以來,集成電路、計算機、核能、激光、新材料、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空間技術、網絡技術等大批高技術的爆發式涌現,表明人類社會從第三次技術革命起,已經進入一個持續的規??涨暗目茖W技術大發展的新時代,我國搞現代化建設,謀科學發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能不緊扣這個時代的科技脈搏。
總之,這些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歷次技術革命的導火索,產業革命的火車頭,社會前進的原動力!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迫切需求,有必要教育全黨提高對科學本質價值的認識,尤其要把這類重大創新作為強國之本的主導戰略,著力加以推進,藉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新科技革命”的發展之道,制勝之道!
科技重大創新是攻艱克難的制勝法寶
雖然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但都面臨著許多共同的重大難題,諸如能源、資源、環境、氣候、糧食、健康、災害等,它們無一不威脅著人類生存發展。這對發展中國家,尤其對人口眾多、產業結構仍較粗放的我國,構成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僅就年需5億多噸糧食的均衡供給,年燒30多億噸煤炭的污染排放來說,不從技術突破上尋找根本性的解決之道,重負何堪?
出路何在?我們還是要呼喚科技界多出幾個袁隆平和王選式的科學家發明家,因為他們從幾株雄性敗育的野生稻和漢字信息壓縮變倍技術中,引出了占據水稻播種面積半壁江山的雜交水稻和徹底淘汰整個鉛字印刷落后產業的漢字計算機激光照排,重大發明創新的頂梁柱作用卓然可見!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眾多的重大難題,人們自然期盼著新的科技革命早日降臨!為了解決碳排放的問題,世界氣候大會乃至首腦峰會,都在不遺余力地探索新的全球對策,雖然經濟、政治、法律等的手段討論頗多,但最根本的出路還得尋求新的科技對策,靠科學技術出現大的突破。例如,在一定條件下,藻類和細菌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變成液體燃料或有機化合物,在這里,CO2不再是有害廢棄物,卻成了寶貴的新資源。可見,解決重大發展難題,固然需要多措并舉,但如把更多的精力,共同用來開啟這類重大發明創新的科學寶藏,則可預期,人類和自然,科技同經濟社會,定將得到更加和諧、協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