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在剛剛落幕的首屆中國低碳(能源)創業大賽上,上海航盛船舶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海上風電專用安裝平臺方案獲得冠軍,并已確定獲得某投資公司逾3億元的投資。資本對海上風電安裝和維護專用設備的青睞由此可見一斑。
技術卡住海上風電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透露,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為2015年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到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
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海上風力發電也被寄予厚望。不過,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其開發難度遠遠大于陸地風力發電系統建設,而且建設與運行海上風電場的成本明顯高于陸地風電場。
專家舉例說,相比陸上,海洋環境的復雜性對風機的安裝和維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陸上風機出小故障也許10分鐘就能修好,而海上就不同了,如果風浪大,維修人員甚至不能靠近,最終修好可能要花好幾周的時間。因此,海上風電的商業化開發,前提是成本必須降下來,而途徑之一就是要有專用的安裝和維護設備。
海上風電安裝專用船嚴重不足
據記者了解,海上風電機組安裝專用船的短缺是導致海上風電場開發成本高昂的關鍵因素之一。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業主公司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由于起步晚,我國在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方面還缺乏相關研究,目前還沒有建成適合海上風機安裝的專用船只設備,只能借助于一些改造船只。因此,實用、安全的運輸和安裝是所有海上風電建設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中船重工的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除了風機質量,海上風電安裝船舶的短缺,施工經驗不足,開發成本過高也是海上風電發展存在的障礙。據介紹,海上風電的安裝,無論是技術、工期,還是成本費用都取決于安裝工具,也就是海上安裝專用船及平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支撐相對薄弱,缺乏適應多種建設條件的施工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輸電水平也較低。
有分析報告指出,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本主要集中在風電場設施建設及安裝方面。風電場設施包括風機、基礎、電纜等,其費用約占整個風電場建設成本的79%;風電場安裝包括海上風機的安裝和海底電纜的敷設等,費用約占15%,其中,安裝風機和基礎的費用約占9%,海底電纜敷設費用約占6%。海上風機的安裝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建造基礎,然后在基礎上安裝風機組件(塔架、機艙、葉片等)。安裝風機的方法主要有分體安裝法和風機整體安裝法兩種,其中分體安裝是目前最成熟和應用最廣泛的。
據了解,早期安裝海上風機主要是借助起重船或自升式平臺。但由于作業海況受到嚴格限制,施工效率低,起重船主要在海上風電場開發的初期進行一些示范項目的風機安裝,進入大規模安裝后就很少被使用了。我國目前唯一一座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力發電示范項目即采用浮吊進行風機整體吊裝。
“海上風電項目施工環境復雜性及專用設備不足為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帶來較大挑戰。海上風電是近幾年海上新興的海洋工程,原來很多適用于海上石油的浮吊,顯然難以滿足海上風電安裝的需要。”賽迪顧問研究人員表示。
發展前景驅動企業布局
雖然海上風電產業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對相關裝備的需求已開始顯現。
近年來,已陸續出現新建或改裝的專業化海上風機安裝船。英國MPI Offshore公司的“五月花”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為安裝海上風機而建造的船舶,總造價約7500萬美元,于2004年初交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海上風機安裝船絕大多數并非為海上風電機組的安裝而特別設計。據統計,全球現有的海上風電安裝設備中,多數仍是非自航的自升式平臺或起重船。
國內船舶制造企業甚至一些重工企業也都提前布局,待機而動。
江蘇蛟龍重工集團董事長徐國華告訴記者,他們與美國企業共同研發并建造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與眾不同的是,他們建造的此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是可以自航的。
此前,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公司投重金用于海上風電設備研制,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要建造海上風電安裝船;中船集團708所也自主研發、設計了我國首艘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船 “海洋38”號。
此外,也有諸如江蘇盛裕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提前布局,希望搶占海上風電安裝的先機。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在瞄準海上風電專用安裝設備的同時,也進軍海上風電安裝工程領域。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關人士透露,目前,海上風電項目有近海深水項目和潮間帶項目。與近海深水項目不同,潮間帶項目施工難度更大,前景也更廣闊。(記者 張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