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片:核工業展覽會上的中國實驗快堆模型 商艷青攝
新華網快訊:中國第一個由快中子引起核裂變反應的中國實驗快堆21日10時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中國首座快堆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吳晶晶)我國第一個由快中子引起核裂變反應的中國實驗快堆21日10時成功實現并網發電。這一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目標的全面實現,標志著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前沿技術的快堆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這也標志著我國在占領核能技術制高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核能系統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國實驗快堆是我國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快堆)發展的第一步。該堆采用先進的池式結構,核熱功率65兆瓦,實驗發電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功率、具備發電功能的實驗快堆,其主要系統設置和參數選擇與大型快堆電站相同。實驗快堆充分利用固有安全性并采用多種非能動安全技術,安全性已達到第四代核能系統要求。
“快中子反應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主力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中國實驗快堆首席專家表示,以快堆為牽引的先進核燃料循環系統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能夠大幅度提高鈾資源的利用率,可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目前在核電站中廣泛應用的壓水堆的約1%提高到60%以上;二是可以嬗變壓水堆產生的長壽命放射性廢物,實現放射性廢物的最小化。快堆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對促進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和先進燃料循環體系的建立,對核能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在長達20多年的實驗快堆研發過程中,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技術,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和專利,實現了實驗快堆的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和自主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研發能力,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隊伍。在此基礎上,中核集團公司已經著手研發百萬千瓦級商用快堆電站技術。
中國實驗快堆項目由科技部、國防科工局主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組織,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具體實施。多年來,原子能院組織國內相關大學、研究院和企業等幾百家單位并大力開展國際合作,經過多年不斷的創新探索和協作攻關,先后完成了研究、設計、建造、調試,2009年5月開始系統熱調試,2010年7月21日實現首次核臨界。
中國實驗快堆總控制臺(中廣網記者張庶卓 攝)
延伸閱讀:
中國實驗快堆首次臨界 第四代核能技術重大突破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 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21日首次成功臨界。
中核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國核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意味著中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由此,中國成為繼美、英、法等國之后,世界上第八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之一。
中國實驗快堆模型亮相 為我國能源領域最大項目
新華網沈陽9月1日電(記者姜敏)在1日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暨國家能源技術裝備展上,總投資25.3億元人民幣、我國能源領域最大的項目“中國實驗快堆”(模型)高調亮相,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據主辦方介紹,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所為主研發建設的中國實驗快堆已建成,國家能源快堆研發(實驗)中心已掛牌成立。按照“以我為主、國際合作”的方針,我國商用示范快堆電站的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這對實現我國核電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