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很多科學家認為,2020年將是技術“大爆炸”的一年,很多新興技術屆時將成熟并造福于人類。這包括首個完整的人造大腦已被構建出來;汽車能在天空飛行;陽光、生物燃料以及從月球采來的礦物質攜手為城市供電;計算機將比人腦更“給力”;萬事萬物都將成為觸摸屏等。
所有這些美好的愿景都能成為現實嗎?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與技術專家們攜手對這些技術進行了點評。
新視野
位于美國加州的未來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邁克•立博胡德是一位知識全面的技術專家,他曾是英特爾、蘋果和網景公司的雇員。他表示,10年后的世界將比現在的世界更加有趣、精彩。比如,到2020年,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能買得起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或臺式電腦。手機能為人們提供地理位置服務,讓人們實時獲取世界各地的動態信息。
另外,面孔識別和其他生物統計學技術將“遍地開花”;目前需要超級計算能力的高性能數據可視化將變得非常普遍,驅使技術和科學創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前進。我們將處處可以見到人工智能的“芳蹤”;我們也將擁有潮味十足的增強現實眼鏡。
那么,什么技術不會出現呢?美國發明家雷•庫茲韋爾表示,到2020年,人類仍將無法用思維控制電腦;我們也不可能坐在自動駕駛的汽車內在大街小巷逡巡;盡管機器人可能已登陸月球,但我們還是無法從外星球開采礦物。庫茲韋爾曾發明了盲人閱讀機、音樂合成器和語音識別系統,他于1990年出版的《智能機器的時代》成功地預言了電腦將在1998年戰勝棋王。
日本的月球基地(假想圖)
1.日本將建立首個機器人月球基地
今年3月經歷過慘絕人寰的地震和海嘯以及仍在全球蔓延的核危機之后,日本將面臨歷時長久且耗資巨大的重建“陣痛”。那么,這會阻擋日本人于2020年之前在月球建立一個機器人前哨基地(該基地主要由機器人建造)的野心嗎?從技術角度而言,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目前還沒有遇到“攔路虎”。
立博胡德表示,盡管日本現在面臨很多經濟問題,但他相信這項計劃不會因此受阻。
《大眾科學》點評:技術上可能實現,但是,經濟將是決定因素。
斯坦福大學的奧迪TT無人駕駛汽車
2.汽車將能夠自行駕駛
能夠自行在街上行駛的汽車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常客”,也是谷歌公司、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各大汽車制造商孜孜以求的技術上的“圣杯”。但是,在我們制造出能自己思考的汽車(DARPA希望研制出這種汽車)或所謂步調一致、只需一名駕駛員在前面帶路的“汽車列車”之前,我們的汽車必須能相互交談。
立博胡德表示:“我認為這不可能實現,因為全球各地的所有汽車天生不同,所以很難進行協調。盡管有些人提出為汽車建立通訊網絡,但即便我們今天做出這個決定,2020年之前都不會成熟。”
立博胡德解釋道,目前全球無線基礎設施還無法讓所有的計算機、媒體進行聯網,因此,為汽車和其他交通工具鋪設更復雜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在10年內還不太可能實現。
《大眾科學》點評:最終一定可以實現,但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
生物燃料成本更具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