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7月4日
排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的節能環保產業在年內將面臨密集的政策扶持,“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有望達到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將迎來爆發期。
本報記者 陸曉輝報道
排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的節能環保產業今年年內將面臨密集的政策扶持。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從2011年(首屆)中國節能投資論壇上了解到,與節能環保相關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環境服務業“十二五”規劃》等已提交至國家決策部門,相關部委還將編制節能產品目錄,完善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制度等,以確保節能環保行業快速發展。
此外,“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有望達到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行業將進入活躍和爆發期。
市場規模達3萬億元
“十一五”期間,我國GDP能耗降低19.1%,“十二五”期間,我國確定的減排目標為16%。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副司長謝極認為,從數字上看,16%低于“十一五”的19%,但通過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完成的節能量為6.3億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的節能量為6.7億噸標準煤,高于“十一五”標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據了解,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有望年均增長達15%,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預計將超3萬億元,占GDP的7%-8%。
據悉,即將出臺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在結構上,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的循環利用三個方面。按照《發展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司長周長益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提高能源利用標準,大力推廣節能先進技術推廣和節能專項整治,為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發展空間,其中工業節能潛力依然很大。
“十二五”的減排目標也為節能環保產業描繪出了一個良好的前景。據介紹,“十二五”期間,碳強度、能源強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以及森林面積、蓄積量等,都會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一些約束性指標,這主要是為了確保實現碳強度在2020年降低40%-45%的目標。
“這些指標的確定,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非常廣闊,潛力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