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6月20日
高科技環保企業與傳統環保企業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們不以設備制造、銷售作為主營業務,而是側重為機構提供從設計、施工、運營到環境咨詢的一體化綜合環保服務。這些高科技環保企業的大量涌現表明我國環保產業正悄然開始轉型蛻變。從制造到服務,我國環保產業已經邁上新的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葉濤攝影報道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環保展上,一大批高科技環保企業攜先進污染治理理念、解決方案集體亮相,成為展會上最大亮點。據了解,這些高科技環保企業與傳統環保企業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們不以設備制造、銷售作為主營業務,而是側重為機構提供從設計、施工、運營到環境咨詢的一體化綜合環保服務。并且這些企業大多研發實力雄厚,在某些關鍵領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分析人士評價:“見微知著”。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素有“中國環保產業風向標”之稱。此次展會上,高科技環保企業的大量涌現表明我國環保產業正悄然開始轉型蛻變。從制造到服務,我國環保產業已經邁上新的發展之路。
深化減排的內在需求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隨著環境設施投資的持續增加,我國環保產業將由環保裝備制造業為主向環保綜合服務業為主轉型升級。”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此前表示。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部署,今后5年我國環境保護任務更加繁重。主要污染物在原有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兩項約束性指標的基礎上,又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約束性指標,同時鼓勵總氮、總磷、重金屬等區域性特征污染物總量控制。在關注傳統污染防治領域的同時,農村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防治等也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深化減排工作就是改善綜合環境質量,這需要環境服務業的有力支持。”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表示,加快環境服務業發展不僅能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產業支撐,而且有助于推動環境保護任務和目標的實現,是深化減排工作的內在需求。
一個國家環保產業走向成熟的標志是環境服務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在發達國家環境服務業占環保產業的比重達50%-60%,而目前我國環境服務業占環保產業的比重相對偏低。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達4800億元,其中環境服務業產值約為1100億元,僅占環保產業比重的22.9%。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巡視員何炳光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僅城鎮污水垃圾、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就將達到6000多億元,運營服務的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他表示,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很大,有待于進一步挖掘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