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8時54分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袁金祥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通過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高等教育因其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地位,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執行機構,高等學校必須積極應對因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所帶來的挑戰,主動把握創新性國家建設中的發展機遇,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有所作為。
主動強化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意識
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前提是要形成支撐經濟結構調整的科技和人才體系。高等學校作為孕育科技與人才的重要策源地,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切實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當前,在國家實施宏觀經濟調控、加快生產模式轉型和生產技術升級的背景下,高校的融入既是先進文化思想的融入,也是先進技術的融入。高校教育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做好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的過程,其實也是融入社會教育資源、增強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品質的過程。如江蘇大學將學??萍脊ぷ鞫ㄎ挥趦蓚€接軌,一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與國家戰略需求相接軌,二是應用研究和開發與國家、區域經濟建設需求相接軌,形成了“創新研發-成果形成-技術轉移-產業化”的良性循環機制。又如,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三大園區”的項目營運,均以行業內當代前沿的高智能、新技術、新產業的開發,行業研發團隊與學院科研團隊的結合,優化了教育資源的整合,使教育合力增大,很好地實現了高等學校的內涵發展。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領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學校知識體系與行業人才訴求的協調,建立內生的“產學結合”機制,以實際貢獻力規避“孤島效應”。如中國石油大學從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出發,把做強做大石油石化學科作為主要的戰略任務,以石油工業與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通過“校企聯合”、“訂單式”、“國際石油合作型”、研究生企業工作站等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企、校、生三方受益的人才培養新途徑。又如,浙江工業大學緊扣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打造由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行業創新平臺所組成的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參與浙江省制造業技術創新和支撐服務平臺建設,主動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緊扣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培養人才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戰略支柱產業與相應的人才儲備之間存在嚴重的錯位。高等學校要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優化課程教學體系,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的層次,建立起適應戰略支柱產業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
緊扣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優化人才培養層次。加快培養一批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的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通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加快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吸引和培養能進入世界科學技術前沿攻堅和開拓新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如江南大學圍繞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和無錫優勢特色新興產業——文化創意和傳感產業,深化“市校共建”的開放辦學機制,在整合優勢學科基礎上,于2009年組建數字媒體學院,進而籌建“傳感信息學院”,使學校成為匯聚國際國內傳感網技術領軍人才的高地、培育傳感網產業所需卓越工程師的基地、促進政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創新的平臺,為當地創新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緊扣產業結構和人才結構需求優化調整專業結構。進一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產業所需的專業,加快培養專門人才、高層次科學技術人才、現代管理人才、復合型人才、高級技術人才等緊缺人才。如浙江工業大學根據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全校63個本科專業三分之一以上直接與浙江省的四大主導產業相關,而近年增設的軟件工程、動畫、數字媒體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生物技術、環境科學、海洋技術等專業更是與浙江省建設數字浙江、綠色浙江、海洋大省等發展戰略緊密對接。
緊扣能力培養的需求導向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從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與形式改革入手,結合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課程知識背景,建立面向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美國高校為應對能源產業的發展,廣泛開設了“可持續性科學”方面的課程,許多州立大學甚至開設了新能源方面的學位;英國高校為應對創業設計產業發展,廣泛開設了設計研究方法、產品個性設計及用戶與設計者關系改造等方面的課程;發展中國家亦不乏此例,如印度為應對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明確提出加強教育和培訓產業的計劃,將信息技術學院的發展重點放在研究上,尤其是博士層次的研究,并允許有1-2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有機會參加研究生課程學習或項目學習。
構建與經濟轉型升級相適應的教育體系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有機融合傳統經濟與新經濟,使高新技術和商務電子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帶動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的流動,從而推進市場資源進行整合,是加速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方法。高等學校要根據上述背景,建立和完善具有戰略性特征和綜合整合功能的教育體系,構建具有服務引領功能的教育體系,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和教育創新體系。
構建和完善具有戰略性特征和綜合整體功能的教育體系。按照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質,按照未來職業需求改進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按照新生行業的要求融合課程體系,使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結構與就業崗位結構、課程結構與產業工作項目結構、教學活動結構與工作過程結構耦合對接,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如浙江大學軟件學院準確把握當地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復合型、應用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將其研究生培養全部放在當地,并把教學、實習和研究活動建立在當地經濟發展戰略基礎之上,形成了聯姻區域經濟的現代綜合教育體系。
構建具有先進性特征與服務引領功能的教育體系。高等學校應面向生產力發展實際,促進人才、高技術項目與市場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與協調,更多地強調教育的高端服務性、層次的引導性和前瞻性,培養引領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正如斯坦福大學之于“硅谷”、MIT之于波士頓高科技產業的興旺一樣。從國內情況看,清華、北航、北科等高校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基地,以建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為載體,將密集的科教智力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和教育創新體系。高等學校應協調好各方目標價值差異和利益分歧,從松散的自愿的合作走向“法律保障、政府推動、戰略牽引、市場導向、利益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在合作模式上,由單一技術、項目、課題攻關的短期合作,發展為共建開放型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實訓室、雙向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等;在合作愿景上,堅持“共贏”原則,形成能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性、整體性、長期性聯盟。如浙江工業大學抓住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共性因素,主動對接浙江省產業集群和塊狀經濟發展,在打造由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行業創新平臺所組成的科技創新平臺基礎上,配套建設了相關的11個校內工程研究中心,實行“開放、共享、創新、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了技術服務—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功能協調發展的良性共同體。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