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新華社記者
今日視點
最近一段時期,美國頻頻“出招”,圍繞5月中旬推出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擴張其在網絡空間的總體優勢。一系列帶著冷戰色彩的政策引起國際社會擔心,網絡空間一時間硝煙隱現。
美國這一波動作可分為“硬”和“軟”兩手。“硬”指美國以硬實力為基礎,把軍事威懾帶入互聯網,把網絡空間變成“網絡戰場”。“軟”則是指美國政府和某些企業密切配合,努力尋求“軟借口”干涉他國互聯網管理,為自身話語權的擴張排除“障礙”。
構建三位一體的“硬”威懾
《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只有短短30頁,但它是美國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一份重要政策文件。它把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與美國在網絡空間的利益訴求捆綁在一起,向世界“打包兜售”。
最引人矚目的是,美國正式把網絡空間當做一個新戰場,秉承冷戰時期的威懾理論,建立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軍事威懾戰略:擁有網絡武器、制定網絡武器研發計劃、規定網絡武器使用范圍。
網絡武器正進入美軍的正式武器序列。據《華盛頓郵報》6月初報道,五角大樓已經列出網絡武器和工具清單,其中包括能夠破壞敵人重要網絡的病毒。
去年年底,名為“震網”的蠕蟲病毒襲擊了伊朗核設施的電腦網絡,多家西方媒體猜測,這可能是美國運用網絡武器的第一個公開例子。雖然美國政府并未承認,但《紐約時報》等認為,這種蠕蟲病毒是美國和以色列合作破壞伊朗核項目的武器。
美國也在積極開發新的網絡武器。美國助理國務卿邁克爾•波斯納在5月中旬透露了開發計劃的冰山一角。他說,美國將投資1900萬美元開發互聯網工具,突破其他國家對互聯網的管理。他毫不掩飾地說:“這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我們在設法比貓快一步。”所謂“影子網絡”將成為美國支持某些國家政治反對派的利器。
“如果你關掉我們的電網,我們也許會向你們(重工業區)的煙囪投下導彈。”美國軍事官員在談到本國使用網絡武器的原則時如此比喻。《華盛頓郵報》解釋說,美軍需要獲得總統授權才能侵入外國的計算機網絡,并“埋”下日后可以激活的病毒。不過在許多情況下,軍方侵入外國網絡時可以不必獲得這樣的批準。
編織干涉借口的“軟”功夫
有美國專家說,在網絡時代,輿論角逐的強者一定會講故事,但講的卻不一定是真實故事。為了給自己在網絡空間的擴張行動尋找理由和假想敵,美國一些人不斷宣揚“數字珍珠港”的威脅,即美國的電網和其他重要基礎設施可能因遭受網絡攻擊而癱瘓,并常常把矛頭直指其他國家。
為了炒作所謂“中國黑客”威脅,美國政府和公司近日更是打出一套“組合拳”:5月31日,美國國家前反諜報主任喬爾•布倫納說,對美國網絡最大的威脅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6月1日,善于配合美國政府的谷歌公司爆料說,一些很可能來自中國的黑客曾試圖入侵谷歌郵箱賬戶。次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跟進說:谷歌的指控“非常嚴重,我們將認真對待,我們會進行調查”。
這已經是美國政府和谷歌公司第二次進行類似的“默契配合”。去年,谷歌公司就曾聯手炒作過所謂來自中國的黑客威脅。
事實上,人們光聽到這樣的指責卻從來看不到證據。了解一些黑客知識的人都知道,擒獲黑客難,關鍵在于難以確定黑客的真實位置。網絡跨越國界,黑客甚至可以隱藏身份登錄位于其他國家的計算機,由此對第三國的計算機進行攻擊。谷歌這樣的跨國企業有意挑出某個國家進行莫須有的指責,無疑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不能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對于美國部分人熱衷于在網絡議題上“抹黑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解釋說,種種指控基本上都屬于捕風捉影、妄加推斷,其暗有所指的言論矛頭實際上針對的是中國政府,企圖將其所面臨的國際性網絡安全問題升級為特定的國與國之間的安全爭端。
互聯網“冷戰思維”令人憂
互聯網發源于美國。美國控制互聯網的大部分域名根服務器,擁有一大批互聯網跨國公司。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在網絡空間擁有巨大優勢。然而,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億萬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公益性而不再為誰所獨占,美國卻在冷戰思維的指導下,試圖利用其優勢謀求戰略利益,并把網絡空間定義為一個新的戰場。這一動向引起廣泛擔憂。
擔心一:破壞網絡空間國際互信。位于華盛頓的“電子隱私信息中心”執行主管馬克•羅滕貝格說,對于美國在網絡的霸權,“其他國家有理由擔心,因為互聯網是一種國家資源,對各國的經濟、安全至關重要。有關國家不會希望依賴其他國家”。
擔心二:美軍網絡武器可能傷及無辜。對網絡攻擊進行偽裝很容易,美軍很可能無法確定攻擊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說:“五角大樓所瞄準的那座大煙囪,或許實際上位于一個無辜國家的境內。”
美國駐歐洲空軍部隊律師查爾斯•威廉森反問說:如果恐怖分子“用在美國境內劫持的一個服務器攻擊以色列的話,那么以色列是否可對那個美國服務器實施打擊呢”?
擔心三:引發網絡空間的國家對抗。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分析說:“美國已經準備對互聯網上的敵人發射巡航導彈,而其他國家對美國卻沒有這種能力。因此,各國很快就將著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國家防線……俄羅斯恐怕也會不可避免地參與到這場新的冷戰當中來。”德國《明鏡》周刊網站也報道說,德國“正在準備網絡戰爭”。
對于美國強化網絡主導權的行動,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冷戰式的威懾并不是建設更安全互聯網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