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莊光平
2010年中國電信主要針對數據中心、基站的空調通風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全年實現節電5億千瓦時。圖為廣西電信的互聯網“核心匯聚”機房。 本報記者 譚 辛攝
信息技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其產業自身也在尋找低成本、高效益的發展道路。信息產業正朝著節能和高效的方向轉型,綠色創新正由口號轉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盡管全社會對綠色IT還沒有完全理解,甚至存在不少認知誤區,但綠色IT理念確實已經是共識,綠色創新正成為IT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計世資訊總經理金建中認為,綠色IT對于IT產業的持續發展、其他傳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
從追求便捷到追求高性能,再到現在將“綠色”作為產品賣點,IT廠商逐漸意識到,綠色已經不是維護企業形象的公益性外衣,也不只是隨波逐流的營銷手段,而是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門檻——多種面向產業鏈不同節點的標準已經由領先廠商或標準化組織發起,橫亙在企業與市場之間。
忽視綠色就要落后
“IT業目前正成為全球能源消耗量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僅次于旅游業。”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在一次演講中稱。根據一家芯片廠商的計算,一臺電腦每年平均消耗的電能相當于排放了450千克發電過程中消耗石油、煤炭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據有關機構調研,2007年全球ICT行業的碳排放為8.3億噸,到2020年預計將增至14億噸——當IT創造更高效率的同時,資源和環境也在警示著可持續發展的風險。
目前,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綠色IT戰略及未來發展規劃。日本政府在“數字日本創新計劃”中提出要開發和實施無所不在的綠色ICT,加速推動低碳革命;韓國政府在“綠色IT國家戰略”中提出加大研發投入以實現低碳工作環境。
此外,受政府政策激勵和引導,世界各主要IT公司都在積極設計和改進綠色IT技術。例如:IBM宣布其“綠色創新工程”進入第二階段,在全球推出模塊化、高能效的數據中心設計,能夠削減多達50%的能源消耗;惠普持續研究動態智能散熱等各層面的節能技術;英特爾新增加了對綠色IT新技術的投資,以加速能源利用率及性能的提升。
更多的企業開始向綠色轉型。從英特爾、高通這樣的芯片企業,到面向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戴爾、IBM、微軟等IT廠商,從華為這樣的通信設備商,到英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再到諾基亞等手機終端商,以及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增值服務商……綠色鏈條上的名單似乎更像一本IT企業黃頁大全。
當更多的企業加入綠色傳導鏈條,不遵守綠色鏈條上的新游戲規則,可能會讓企業遭遇壁壘。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貿易額占全球15%以上,但仍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很多環節還都處于為別人加工,貼牌生產,而生產環節又是碳排放最高的一個環節。國外下游采購廠商對產品的低碳要求越來越嚴格。2009年美國提出“征收特別關稅”,歐盟生態設計指令(EPU)對彩電、計算機等電子產品能效標準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電子信息企業必須進行工藝改進和優化管理等措施以減少產品的碳排放。
綠色創新成為IT業發展引擎
回顧IT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歷程,綠色創新是賦予IT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元器件領域,英特爾45納米處理器實現了無鉛生產,相比于65納米處理器,功耗降低30%,漏電率降低80%;在IT運維的端頭,刀片服務器與機架服務器相比,空間密度提高了50%、處理密度提高了4到5倍;在終端顯示領域,從液晶顯示到激光顯示,從燈管發光到LED發光,產品更趨節能,生命周期也更長了。
虛擬化是最容易掛上“綠色”標簽的IT技術。云計算是目前ICT發展的熱點,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實際上,云計算也是一個極為綠色的商業模式,未來的云計算中心將會類似于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公司的概念,用戶能夠以較低廉的費用,隨時隨地按需使用其資源,而不需要購買或擁有復雜的軟硬件系統。資源整合、按需索取,集約管理都是云計算“綠色”商業模式的特色。
同云計算類似,SOA(面向服務構架)也是綠色的。與云計算的涵蓋面不同,SOA僅是軟件設計的理念。不過,其模塊化、可復用的流程“顆粒”,跟現實世界的“循環利用”思想一樣,堪稱IT的真正綠色理念之一。
產業鏈結尾處的回收問題是IT綠色之鏈的關鍵。諾基亞和惠普等廠商也因其在電子產品回收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不同環保組織的肯定:諾基亞推動了至今已擴及124國的大規模回收計劃,于2005年開始分階段停用PVC塑膠。惠普、聯想、戴爾也都有舊電腦回收等服務。
綠色競爭力從何而來
綠色已經從一個話題轉變為一種理念和技術的沉淀,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因為綠色而連接得更加緊密,綠色創新正在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力。
90%的美國人、89%的德國人和84%的荷蘭人在購買產品時都會考慮到產品的環保標準,這是聯合國統計署公布的一組統計數字。這組數字反映了綠色產品在市場上將更具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愿為“綠色”多花一些錢,甚至一部分人只愿意為“綠色”買單。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從價格優勢向價值優勢轉變。”IDC高級分析師李子奇認為,“價值優勢是指通過對能源的整合與再利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效能的提升,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就是企業的綠色競爭力。”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了節能自愿協議。華為承諾:以2009年發貨產品單位業務量的平均能耗為基準,到2012年12月底實現發貨產品單位業務量的平均能耗下降35%。華為董事長孫亞芳表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華為將積極推進高效節能產品和設備的研發和應用,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助力全社會節能減排。
綠色的重要性要大大高過貿易本身,企業對于環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李子奇看來,綠色地球的前提是信息化,信息化是一個關乎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過程,綠色IT則會加快各行各業信息化的進程。從采購開始,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降低投入產出比,以完善生產線的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