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
一論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本報評論員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最近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總結了我國水利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分析了水利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對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即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要把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真抓實干,持之以恒,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水利現代化道路。
著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水利改革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這些年來,我國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斷提升,農田水利設施體系不斷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水利建設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制約,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干旱、洪澇、泥石流等嚴重水旱災害再次警示我們,大力加強水利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已經刻不容緩。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下大氣力在全國大規模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持續改善農業水利基礎條件,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就要結合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的實施,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新建一批灌區,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實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強重點澇區治理,完善灌排體系;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機制,切實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引導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優先安排產糧大縣,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興建中小型水利設施,支持山丘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
與此同時,還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技術,擴大節水、抗旱設備補貼范圍,積極發展旱作農業,采用地膜覆蓋、深松深耕、保護性耕作等技術,穩步發展牧區水利,建設節水高效灌溉飼草料地并確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本報評論員)
二論加快水利改革發展
時 間: 2011年08月05日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著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切實按照這一要求,在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加快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抗御洪澇災害能力和水平。
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水利工作,領導人民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水利事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我們也要看到,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一些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也亟待提高。洪澇災害頻發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綜合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為此,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做好防洪保障工作,全面提高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災害防治;多措并舉、綜合治理,把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起來,充分運用現代科技、信息、管理等手段,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不斷提高治水的科學化水平。
著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需要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治理。我們要進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黃河下游治理和長江中下游河勢控制,繼續推進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加強太湖、洞庭湖、鄱陽湖綜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滯洪區建設,合理安排居民遷建。“十二五”時期,要抓緊建設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不斷提高調蓄洪水能力;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提高城市排澇標準,同時推進海堤建設和跨界河流整治。
著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還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優先安排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達到國家防洪標準;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盡快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恢復防洪庫容,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推進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面,則要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抓緊完善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實施防災避讓和重點治理。
三論加快水利改革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著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實現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全面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是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只爭朝夕的狀態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結合實際抓好相關工作及措施的落實,進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水利事業發展,我國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據悉,目前全國正常年份年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鄉水源工程建設滯后,尤其是西南等地區工程性缺水、西北等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突出;水資源配置體系尚不健全,難以滿足水資源統籌調配需求;城鄉供水應急備用水源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別是在應對連續干旱和特重干旱時更顯得能力不足。
針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我們必須在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強節約用水措施的前提下,通過著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調配能力,不斷完善我國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為此,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優化水資源戰略配置格局,在保護生態前提下,盡快建設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二是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盡快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調配格局。三是積極推進一批跨流域、跨區域的調水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設。四是推動解決西南等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五是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回用,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高度重視雨水、微咸水利用。與此同時,還要著力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不斷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
著力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四論加快水利改革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著力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維護河湖健康生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這既是一個明確的要求,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下定更大的決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付出更扎實的努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相關部署,進一步加大水生態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力度。
這些年來,我國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十一五”時期,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工作深入展開,治理小流域2萬多條,完成水土保持生態修復22萬平方公里,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進展明顯,重點地區和重點城市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扎實推進。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由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已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對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著力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當前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進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采取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坡耕地整治、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強長江上中游、黃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區、東北黑土區等重點區域及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水土流失防治。二是繼續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水生態修復,加快污染嚴重江河湖泊水環境治理,全國山丘縣市全部推行封禁政策,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濕地的保護。三是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積極推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四是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加強預防保護,落實管護責任,有效保護和鞏固綜合治理成果,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設項目占用水利設施和水域等補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