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1年7月21日
當前,以信息為中心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發展我國信息安全產業對提升國家的信息安全有重要意義。7月16日,在西安召開的2011中國信息安全產業高峰論壇透露,2010年,中國信息安全產業規模約300億元,信息安全的產品類型日益多樣,軟硬件系統、防護體系全面推進。
近年來,我國的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在信息化進程中,信息安全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日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隨著政府對網絡安全問題集中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網絡安全問題有了明顯改善,但形勢依舊嚴峻。
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技術工程,跨部門、跨行業。業內專家建議,要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堅持齊抓共管、密切協作,進一步完善部門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聯動機制,加強信息資源的共享,加強行政監管和技術支撐之間的協調配合,做好各類網絡信息安全事件的應對準備,不斷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整體水平。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趙小凡表示,近年來,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迅猛,除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之外,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涌現了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的企業,其中多家企業已經成功上市。
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信息安全一直予以高度重視,相關負責人曾明確指出,要充分認識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發揮電信行業的技術、網絡、人才和資源優勢,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道路。同時,要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大力發展國內安全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加大對電信領域重大自主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減少關鍵基礎設施對國外技術和產品、服務的依賴。
專家指出,要深入推進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緊緊抓住當前信息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全面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要充分認識技術手段在網絡信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電信企業與安全廠商加大網絡信息安全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力度,特別是加強對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務、新應用所帶來的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的跟蹤研究,探索從源頭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辦法,構建安全、綠色、和諧的網絡環境。
為了推動信息安全工作,相關部門已經加快步伐。今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不僅對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及重點支持內容作了補充闡述,還對申請資格、條件和程序作了詳細說明。《通知》還明確提出,專項資金將重點支持包括技術研發類、產業化類、應用示范與推廣類、標準研制與公共服務類等在內的4類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兩類項目中,除了支持基礎性硬件產品研發外,《通知》兩次提到“信息安全”。對比物聯網初期業界討論的發展瓶頸,物聯網的信息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通知》對信息安全問題的專項資金支持,不僅顯示出對信息安全的重視,同時也表明對于物聯網企業而言,信息安全領域的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將有可能獲得市場青睞。
業內人士紛紛呼吁,要發揮好信息化的重要帶動作用,就要始終把信息安全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強安全監控體系、密鑰管理體系、網絡信任體系、應急反應體系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制度;尤其要重點支持自主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注重提高信息安全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實力;發展自主可控信息技術與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并重,加快建設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發展信息安全產業,爭取掌握信息安全工作的主動權;完善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信息安全法制建設,建立確保信息安全的應急處理機制。
我們相信,通過各界的努力,我國信息安全產業一定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以安全保發展,在發展中求安全,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創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保護好基礎信息網絡和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統,推動我國的信息化又好又快發展。